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83972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1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示儿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2通过示儿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再读一遍题目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设计意图:理

2、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二)、初读古诗

3、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a、指名读,正音。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同样

4、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考虑到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同学,难度小的问题优先考虑弱势同学,略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同学来回答,然后由强势学生来提升。】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5、“祭”什么意思?是的,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里,他是在向儿孙们交代自己的身后之事啊。【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诗意的时候随机结合学习生字“祭”,着重学习字形及字义。】现在就让我们回到796年前那个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夜,走进诗人陆游的内心世

5、界,走进这首千古流传的示儿绝唱吧。(三)、疏通诗意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下面的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

6、一的夙愿啊。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设计意图:时代背景的介绍能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问:孩子,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空”,“悲”)板书:悲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设计意图: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是在理解诗句意思后对诗人情感的极好把握。抓住“悲”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解释诗意 板书:无忘 家祭无忘告乃翁

7、啊。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 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 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

8、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提问,发现诗中看似矛盾的“万事空”与“无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使教学引入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环节。】(四)、归总提升1、陆游最敬重的先贤就是诸葛亮,他夜半挑灯更细看,看的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收复大业而鞠躬尽瘁,可是,不同于诸葛亮的“死而后已”,从他临终的示儿,从他对儿孙的反复嘱托,我们都可以看出,他是死而不已啊。2、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48岁的时候

9、,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在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210年的寒冬,这位老人85岁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留下这千古绝唱(齐读示儿)【设计意图:出示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师生引读,使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

10、的爱国情怀。】 3、发现了吗?在所有这些诗句中,或隐或显地都贯穿着同一个字,这就是(国)。就像在示儿这首诗中,他悲的是国土的沦陷,他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统一。这个国字,这种情怀,融入了他整个的生命啊。而示儿则是这个国字,这种情怀,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齐读示儿【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人各个时期的诗句,让学生找出贯穿始终的一个字“国”,是对诗人一生的总括,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4、这个国字,这种情怀,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我国现代的一位爱国志士,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经这样评价陆游和他的示儿。(出示)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读,好吗?示儿是临终之作,不说别的,只说“北定中原”,这正是他的专一

11、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贴心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因为这正是他最贴心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教儿子“无忘”,正可见他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因此,在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真正的爱国诗人。朱自清选集“真正的爱国诗人”,这个称呼,我以为这就是对陆游这位南宋诗人在阖棺之后的论定,这也是千万代后人对这位千年前的诗人最崇高的祭奠。【设计意图:借用朱自清先生对诗人陆游的评价,师生共同诵读,最后浓缩成“真正的爱国诗人”这几个字

12、,是对诗人最高、最精炼的评价,也应该是本课留给学生最深的记忆。】第二课时 题临安邸 (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材分析】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州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3、4、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诗中生字“邸、熏、杭、汴”,并在在欣赏、实践、评价中感悟和积累写字与评析方法。5、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教学过程】一、回顾古诗示儿,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1复习学诗方法:

14、(1)读古诗,初感知;(2)看注释,知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2、学生试读古诗,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读,正音。再齐读。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首先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宋朝大片土地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北宋都城汴州)。通过默读“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能力,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等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时学生汇报诗意,检查自觉效果。)五、品读诗句,悟情悟境1第一句: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

15、楼外楼”是怎样的楼,锻炼学生语感,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2、第二句:这么美丽,繁华的地方,权贵们在干什么呢?诗人为什么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第三句:先让学生理解“暖风”和“游人”的意思,同时我设计了通过“暖风熏得游人醉”和“暖风吹得游人醉”这两句的比较,和深刻理解“醉”(指导“酒醉”和“沉醉”两种形态读诗及用“醉”写四字词),使学生体会到权贵们纵情声色,不顾国家及百姓死活写得维妙维肖。4、第四句诗我通过介绍杭州及通过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杭州和汴州一样的繁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担心,气愤、怨恨。(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七、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写好的生字“邸、熏、杭、汴”问:书写这四个字,应注意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