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8276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方案(全册)1第一单元准备课1第一课时:数数1第二课时:比一比2第二单元 位置3第一课时3第二课时5第三课时6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8第一课时:1-5的认识8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9第三课时:比大小10第四课时:几和几11第七课时:减法14第八课时:练习三16第九课时:0的认识17第十课时:练习四18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共2课时)19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19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21第五单元:分类(共2课时)22第一课时:分类22第二课时:练习六2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9课时)24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

2、24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27第三课时: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28第四课时:8和9的认识29第五课时:8和9的加减法30第六课时: 10的认识32第七课时:有关10的加减法33第八课时:练习课34第九课时:“在括号内填数”34第十、十一课时:连加连减35第十二课时:加减混合37第十三课时:练习课38第十四课时: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39第十五课时:练习十三42第十六、十七、课时:生活中的数42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44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44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45第三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6第四课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47第七单元:

3、认识钟表48第一课时:认识整时48第二课时:认识半时49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 课时)51第一课时:9加几51第二课时:8、7、6加几52第三课时:用数学535、4、3、2加几55四、 全课总结。56我们的校园56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方案(全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

4、3两页的主题图)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3学生独立观察。二. 汇报。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个数

5、是7的有 小鸟、个数是8的有 小树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板书设

6、计; 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第二课时: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

7、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

8、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1、三个猪兄

9、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

10、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三)、教学“多些、少些”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图上还

11、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二、运用新知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

12、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多 少第二单元 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

13、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 创设情境(2

14、),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3、 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