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82620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摘要】本课题基于目前学校班主任培养现状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为实现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成长,开展“以促进班主任有效性班级管理”为目的,以建构“工作坊学习模式”为核心,对目标达成,主题体现,师生互动,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依托本校和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通过专家引领,经典赏读,主题研讨,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技能提升等不同途径,于不同地点、时间开展系列专题活动。2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的具体操作方式,并在实践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

2、义(一)学生成长的需要 2009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给予我们班主任更多的待遇和权利,同时也更明确了职责和任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科任教师因材施教的纽带与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教育的桥梁。 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繁杂,工作量大,既要管理早读、课间操、检查班级卫生、处理学生间的纠纷等一切班集体管理任务,还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其工作量远远超出一般教师。现在,有些班主任常常被个性强,叛逆性强的独生子女学生弄得心力交瘁,还要承担社会、家长的不理解带来的压力,因此,班主任工作显得责任重大,压力重,长期下去难以坚持。不愿、不敢

3、、不屑当班主任工作的形象普遍存在。班主任工作德育理论素养急需培养,班主任工作技巧亟待提高。 (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要 基于学校现状我们进行了课题实践前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班主任工作中确实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经验式固守自己的老做法,不关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凭经验和热情管理班级,工作效率不高;警察式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不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教育学生,缺少人文关怀;通讯员式学校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保姆式班务事无大小,全部包办,教师身心俱惫,学生能力缺乏。但从问卷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许多班主任渴望改变“只顾埋头做事,忘记抬头看路”的现状,54%班主任

4、认为主要的转变是教育观念,其次29%班主任认为要转变工作方法,17%班主任认为应转变管理方式及拓展教育内容等。而他们最希望提高的是如何研究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即把握工作对象的方法占54.3%;而对于培训方式,班主任希望与同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占59.3%;结合实践工作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占49.6%等。问卷清晰、真实、有效地表明:如何搭建更多的班主任学习平台,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使班主任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群体幸福感,这是我们课题组亟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三)突破现实困惑的需要 在以往的班主任研讨活动中,虽然也采取了各种形式来进行交流, 但活动中我们发现教研氛围气氛淡薄,活动时一般由组长

5、或指定人员发言,其他组员旁听,讲完了教研活动也随之结束,组员相互间的碰撞不多,参与探讨积极性不高;学习内容比较随意,教研主题还没有形成系列化,反思实践环节得不到有效实施;研训活动时断时续,效果不明显,再加上班主任兼任不同学科的课程,学习时间比较难集中,种种不足,降低了大家对教研组活动的期望值,影响了学校、班主任和学生的发展。 彼得圣吉 (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认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是一个很大的队伍中的一员,一群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起行动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取长补短,他们有着比个人的目的更大的共同目标,他们取得了特别的成果。”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把这种特殊形式引喻为在学校原有

6、班主任教研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反思型的班主任工作坊”。我们希望在实施班主任“有效性班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坊”学习模式的建构,对目标达成,主题体现,师生互动,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实效性进行实践研究,促进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模式的改善与完善。 二、课题的研究基础工作坊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引题、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工作坊具备鲜明的特征: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组织形式更为灵活。操作更有条理性。班主任工作坊:整合本校班主任及“市名班主任工

7、作室”资源,确定工作坊活动时间与主持人,通过提出、讨论、实践、解决等形式而采取的团队学习方式。通过工作坊活动,班主任从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实现班主任“教学相长”、“互促共赢”。 班主任工作坊学习操作方式:以班主任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管理和使用,借助班级管理理念、原理与技巧等,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技巧等引领班主任团队,促使成员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断提高和完善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过程。本课题将重点对活动主题确定;主持人选拔;组织方式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人员的分配;资源整合与资源保证形式

8、;工作坊评估标准、成果沉淀等进行实践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是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是家长与市民参与教育实践,并进行学习的场所。而 “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依托本校班主任主题系列研讨活动和“温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在过去的2年内,课题组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工作坊研究活动 ,对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技能,掌握提高

9、班主任专业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特别是对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工作坊操作方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结论(一)科学搭建基本架构1、工作坊主持人的选拔“班主任工作坊”是班主任交流感受、反思问题、解决困惑的平台,是全体成员成长的阶梯。其中的主持人能起到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的作用,主持人在导师(课题负责人为市名班主任)的指导下,对工作坊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对工作坊成员进行实践指导与组织协调。我们培养主持人的素质需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灵活的协调能力等。工作坊主持人可轮流担任,每一次活动提前两星期准备。【例】为提高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实战能力,我们邀

10、请市名班主任开展漫谈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专题讲座,再安排进行历练中成长,比赛中收获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经验分享;最后由每一位班主任进行教育故事“情景模拟”每一个环节有的放矢,掷地有声,在此过程中,主持人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也为其他班主任承担工作坊的主持任务提供了学习的典范。2、工作坊成员的分配工作坊中的成员职责分明,是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在工作坊应有个人负责制下的团队成效,不但有个人进步,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辐射的作用。成员的分工充分考虑到各自的性格特点,爱好脾气,特长兴趣。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班主任工作坊活动成员职责分工表职责类别职责分工备注谈话主持人小组成员能围绕主题工作,万一

11、出现跑题要让组员回归主题,考虑到所有的成员对小组工作的贡献。鼓励人人参与,避免个别人的“话语霸权”。规则监督者能接受其他人的建议,大家有小组的归属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对说话声音过响要及时制止,消极的组员要激励他积极参加交流。敦促人人遵守规则。成果记录者写得清楚同时能读懂,记录下所有的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将结果进行总结,演示前在小组中就总结进行报告。总结出理性的,规律性的材料。时间管理者确定时间计划,保证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提醒发言过长者缩短时间,演示前要预留时间,简述小组工作过程。控制时间,确保人人有公正发言的时间。小组汇报者将想法充分提出,为了小组成果而参与,你的想法

12、在小组成果中有呈现,不被忽略。汇报时要精炼,概括,不“照本宣科”。善于总结与表达,语言精练,表达清晰。成果评价员面对他组的学习成果,能很充分且毫无偏见地做出公正的评价准确而公正地做出评判。 3、工作坊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工作坊的时间与地点主要是根据本组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如果学校或名班主任工作室承办教育部门相关研讨活动,那么就整合本校班主任工作坊一起开展,并推荐部分班主任进行课课堂展示、论坛交流、专题讲座等,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附:课题实践期间部分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班主任工作坊观摩市级活动2次开展坊内活动12次承办区级活动5次多次承办区中小学班主任学时培训、区新教师培训活动、为市内外班主任进

13、行交流与分享(地点分别在市内外各校)市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展示观摩活动;全国班级管理工作艺术水平提高研修班(台州)根据班主任需求及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主题进行。4、工作坊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工作坊内容主要根据组员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自身提高的需要。主要包括:主题的确定,理论的学习,专家的引领,课堂的观摩,问题的讨论,解决方案,效果的验证,措施的补充,论文的写作。工作坊的形式主要包括:自学,参加大型研讨会,参观体验,研讨发言,平台沟通等。(附:两年内班主任工作坊的部分活动主题与形式一览表)序号活动主题主题形式1如何有效班级管理论坛交流2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践专家讲座、课例说课3班级特色的创建论坛

14、交流4主题班会的实践课例展示5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践专家讲座、课例展示、观点碰撞6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专家讲座7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经验分享8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水平和工作实效性专题讲座、班级现场诊断9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解读专家讲座10从教室到学堂谈教学方式的改变专家讲座、班级现场诊断(二)巧妙整合多元资源1、基于心灵修炼的经典赏读班主任工作坊成立“行健书友会”,由温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全校班主任参与。每个学期工作坊推荐各类书目,如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万玮的班主任兵法、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有关家庭教育的佩蓉的妈妈经、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学类的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

15、幸福等等,要求书友们博览群书。(1) 期初,阅读宣传开学时,为能有效地激发书友阅读的热情,由工作坊牵头,结合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安排,在学校的“行健论坛”上,做读书交流宣传会,认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每一位书友制定学期读书规划,每周一篇读书摘记,也建议书友认真阅读,广泛涉猎,每一学期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更新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教学做好理论的准备。(2) 期中,阅读分享“行健书友会”在系统的阅读计划中有序进行,每一位书友通过阅读补充和丰富必要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内在的和谐与成长。在分组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中,书友们视野开阔、见识增广、意志砥砺、情操升华,切实提高了综合素质。(附:工作坊内成员读书感悟部分截取)阅读书目读后感悟玫瑰与教育通过读书,不断领悟生活的真谛,不断了解教育的意义,不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这才是一位教师应当拥有的生活。给教师的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使之重新审视自我,规划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只有读书,才会领有内在,才会精神崇高,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打点幸福人的生活。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