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680220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91 大小: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0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突破重点知识突破及答题诀窍讲解及答题诀窍讲解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要复习线索导读重要复习线索导读 导读导读 1 1 共产党的会议共产党的会议 一大 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标志着中 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前途和新的革命方法 二大 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开始采取其他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 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 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是关系革命成败 的一个大问题 三大 三大 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四大 四大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

2、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 枪杆子里出政权 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 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的评价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 八七会议及时召开 并 制定出正确方针 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 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解决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3 遵义会议的评价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从而在

3、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挽救了 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批 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 左 倾冒险主义 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制定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首先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的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 级是要抗日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 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 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 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 同日本帝国 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

4、明争的 其次 批判了 左 倾关门主义错误 强调共产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最后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具体政策 决定以 人民共和国 口号代替 工农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 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 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 础 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和地 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 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 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 势力是指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即以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 派

5、 他们采取两面政策 既主张抗日 又限共 溶共 并摧残进步势力 为 此 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 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同 顽固派做斗争时 坚持有理 有利 有节的原则 4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 全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强调要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 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坚持 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六届六中全会 六届六中全会 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确立了 农村包围城 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中国革命道路 七大 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

6、想 三大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 七届二中全会 第一 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天津式 北平式 绥远式 3 种 第二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 规指出了中国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 途径 第四 毛泽东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思想 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谦虚 谨慎 不骄 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八大 八大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指 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 为彻底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 但是

7、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 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但其根本任务 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 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大会发言中 陈云提出 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的思想 即国家经营和集 5 体经营是主体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 一定范围的自由 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 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十一届

8、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会冲破长期 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彻底否定了 两 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并且断然否定 以 阶级斗争为纲 的指导思想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 织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新时期 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该决

9、 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 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 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 思想 十二大 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十三大 十三大 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十四大 十四大 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五大 十五大 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 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 十

10、八大 十八大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导读导读 2 2 政权主张政权主张 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政权 包括工农小资在内 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性质 其具体组织形式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三三制 政权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形式 不 同于工农民主政权 共产党员 非党左派 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时期抗日战争胜利时期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新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 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导读导读 3 3 土地问题

11、土地问题 1 1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即封建地主的土地 所有制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 2 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 没有实行 耕 者有其田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难 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3 3 井冈山井冈山土地法土地法 以立法的形式 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 土地的权利 4 4 兴国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将 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的土地 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坚定地依靠贫农 雇农 联合中农 7 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

12、级 以乡为单位 按人口平分土地 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使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 经济上翻 了身 5 5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实行 减租减息 使广大农民减轻了负担 同时又照 顾地主的利益 团结地主抗日 没有 耕者有其田 的思想 只是削弱了封建土 地剥削 而没有废除 6 6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指示 和 中国土地法大纲 推行的土地改革 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 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对 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 运用到城市中反 对工商业资产阶级 将 减租减息 改变为 耕者有其田 标志着由 削弱剥 削 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

13、 废除剥削 转变 为革命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物质 基础和阶级基础 7 新民主主义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1949 1949 191953 53 年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更加全面的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对待富农的政策 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转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导读导读 4 4 著作问题著作问题 大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 1 1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 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地主阶级和买 办资产阶级是敌人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 小资

14、产阶级是朋友 农民阶级是同盟军 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 3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争 论证了红色政权 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长期存在并 发展的条件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才能同那种怀疑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右 倾悲观思想划清界限 又同那种认为可以无条件地在农村发动武装暴动的 左 倾盲动错误划清 界限 虽然 就全党来说 这时还没有解决以农村为工作中心的问题 但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 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 4 4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5、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 道路 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 深入进行 土地革命 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 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 路思想 5 5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 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提出了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和 中国革 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6 6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7 7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6、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 争论 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6 6 实践论 和 矛盾论 实践论 和 矛盾论 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 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地阐明 9 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指出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 机会主义和 冒险主义 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 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 7 7 论新阶段 论新阶段 首先使用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一命题 8 8 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敌强我弱 敌小我 大 敌退步我进步 关键 敌寡助我多助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战略 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9 9 战争和战略问题 战争和战略问题 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 后取城市 最后 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10 10 共产党人 发刊词 共产党人 发刊词 指出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1 11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 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