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76413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方案 根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 2005 35 号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 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 2006 14 号 以及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关于做好 2007 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 函 2007 47 号 的精神 结合江苏省建筑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院 十一五 规划 目标 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基础 一 建设基础 学院创建于 1979 年 原为中国人民解放

2、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 1983 年 学校划 归原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 中专建制 1998 年 随国务院机构改革 煤炭工业部撤销 学校 划转给江苏省 1999 年 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 1074 亩 建筑面积 26 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5448 万元 图书馆藏书 47 万册 设有 十四个系 院 部 开设 52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其中建筑大类专业及专业方向 26 个 现有 全日制在校生 10750 人 学院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 坚持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人才强校 的办学理念 加强内涵建设 为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建设环境良好

3、 政府支持力度大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 2006 年经济总量超过 2 万亿元 位居全国第二 随着江苏对教育 的投入逐年增加 作为省属高职院校 这为这为我院我院实实施国家示范性高施国家示范性高职职学院建学院建设项设项目提供了目提供了 良好的良好的经济环经济环境 境 江苏省是建筑大省 2006 年全省建筑企业资产合计 4393 亿元 建筑企业 达 11496 家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743 亿元 实现利税总额 339 亿元 在全国建筑行业 中 江苏以占 10 左右的从业人员完成了 12 左右的产值总量 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江 苏建筑业要持续繁荣下去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我院是全

4、省唯一 的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 这为这为我院我院实实施国家示范性高施国家示范性高职职学院建学院建设项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目提供了良好 的行的行业业支撑和支撑和发发展空展空间间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 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较高 在江苏省教育事 业 十一五 规划中已将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我院在江苏省首批人才培 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 十一五 期间首批重点建设的示 范性高职学院 这为这为我院我院实实施国家示范性高施国家示范性高职职学院建学院建设项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生目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态环境 境 2 2 领导班子健全 职教理念先进 学院主要领导长期从事高

5、校教育管理工作 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 学习和研究 领导 班子成员共主持完成了 11 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主 持完成了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等省级重点课题 6 项 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加强与企 业的联系 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适时提出了 优化结构 充实内涵 提高效益 办出 特色 创建示范 的工作方针 学院在省内较早组建了江苏建筑职教集团 为探索职业教育 的新模式搭建了平台 是江苏省第一批参加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学校 是江苏省高职 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试点单位 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党建工作和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 部门的充分肯定 学院领导班子在教职工中建立了较

6、高的威信 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导 核心 3 办学基础较好 综合实力较强 师资队伍建设富有成效 学院既重视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又重视引进工程 技术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每年分层举办 教学基本能力 培训班 实行 访问工程师 制度等 建立了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现有专任教师 476 人 其中 有 15 名教授或教授级高工 145 名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34 35 的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具备 双师素质 的专业教师占 72 2 聘 请了企业兼职教师 216 名 培养了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一个省 青蓝工程 科技创新 团队 一个 六大

7、人才高峰 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 7 名省 青蓝工程 学术带头人和青 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7 名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6 年 学院被江苏省 教育厅评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比较完备 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 高度重视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 源于现场 高于现场 校内集成 校企合作 的思路 建设了 5 个校内实训基地 中心 和 39 个实训室 目前 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 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 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是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性基地 拥有 2 个中央财政和 2 个省财政支持建设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建有 112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基

8、本满足学生 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2006 年 学院成立了实验实训教学部 专门负责校内外实训 基地的建设 按照平台式和开放式的管理方法 整合校内外实验实训资源 最大限度地为 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比较完善 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考核办公室 实行教学督导 制 听课制 信息反馈制 教师评教制 学生评教制等 把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与教师个人评 先评优 职称评定及岗位津贴挂钩 使学院的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建立并形成了以 过 程控制 为重点 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学院升格以来 一直面向全国 20 多个省市自冶区招生 为建设 煤炭等行业培

9、养了 10749 名高职毕业生 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2 次 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5 次 在江苏省公民道德知识竞赛中代表徐州市参赛获得第二名 近 3 三年平均就业率连年保持在 99 以上 2006 年毕业生协议率达 93 7 专业对口率达 84 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和称职率均在 96 以上 2007 年毕业生的协议率已超过 95 专业对口率 85 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 注重校企合作 创新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基本形成 学院强化实验 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 校内外生产 性实训时间超过 50 实施 2 5 0 5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保证有半年

10、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 岗实习 学院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 与建筑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依托江苏建筑职教 集团 根据企业需求为其培训员工 订单培养学生 企业为学院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 优先选择毕业生 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学校与企 业互惠双赢的 校企联姻 产学合作 的办学模式 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与江中建筑集团 枣庄矿务集团第四工程处等企业 合作订单培养 130 余名学生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近年来 承担 60 余项省市级教研课题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 奖 3 项 其中 由我院主持 全国 6 所建筑类高职院校参与共同完成

11、的教育部重点课题 高 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 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2 2 提 出了 一主线 两阶段 三层次 多方向 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 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 线 二阶段 是第一阶段培养职业岗位群共有职业技能 第二阶段培养某一岗位特有的职 业技能 三层次 是指技能训练分为通用技能 单项技能 综合技能 多方向 是根据毕业 班学生的就业岗位意向 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岗位技能训练 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该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被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选编 全文收录 被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典型案例引用 在部分建筑类院校中 推广应用

12、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主持制定 了全国土建类高职高专教育部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5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重点突出 多年来 学院紧紧围绕江苏省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做 大做强建筑类专业 积极发展煤炭类专业 努力办好机电类专业 形成了以建筑工程技术 等重点专业为龙头的 9 个专业群 学院较早地建立起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顾问 委员会 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充分发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 现有 1 个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 业 1 个江苏省品牌专业 3 个江苏省特色专

13、业 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院重视课程改革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 坚持以岗 位能力为本位 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内容 设计课程体系 制订培养方案 以各专业的主干 课程或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 按照合格 优秀 精品三个层次进行课程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 力 全院已建有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7 门省级精品课程 18 门院级优秀课程 主持编写教 材 68 部 有 5 部省级精品教材 9 部教育部 十一五 高职高专立项规划教材 9 部建设部 4 十一五 高职高专立项规划教材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针对艰苦行业的特点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 好的职业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4、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 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并尝试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实践教学机构 保证各 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质量 学院积极与省劳动厅 省建管局等部门联系 建立了能覆盖全 院 2 3 以上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 45 个 并在建筑类 机电类等专业大类建立了 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站 近三年毕业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考核 双证书 获得 率平均达 94 以上 6 重视科技服务 辐射作用明显 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较强 近年来 教师承担科技项目 228 项 其中 国家级 省部级 75 项 市级 18 项 院级 135 项 学院建有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工程监理公司 煤炭环境 保护设备工

15、程公司等 5 家校办产业 近三年科技服务产值达 2000 余万元 在建筑节能工 程技术研发方面 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已完成的 苏北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系列科技 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奖一项 采暖住宅综合节能技 术 建筑装饰综合节能技术 等 8 项技术已被受理专利申请 在建设行业得到推广应用 开 发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品 6 项 已在徐州新城区等工程 30 余万平方米建筑中得到应用 2006 年 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学院根据企业的需求为其培训员工 充分利用校内职业 技能鉴定站 以及在建筑类 机电类等专业建立的高级职

16、业技能鉴定站 积极承担非学历 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 先后为企业培训 6500 余人次 赢得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双丰收 努力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学院对口扶持淮安市涟水职教中心 已经为涟水职教中心和 建筑职教集团内的中职院校培训 20 名青年骨干教师 为涟水职教中心免费设计机电实训 基地 在新组建的徐州市高校教学联合体中 加强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九州职业技 术学院等在徐高职学院的互动合作 为其开放校内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 免费为其培训 干部教师 100 余名 带动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发挥了一定的辐射作用 学院 已经和中西部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建筑职工大学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 6 所高职学院签订合作 协议 二 存在问题 学院举办高职教育以来 虽然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为全国的建筑企业 煤炭企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一是在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作了一些探索 但尚未完全形成符合建筑类专业特点并体现工学结 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二是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