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7498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管理)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学习笔记第一部分首先,应明确财务报表的作用: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包括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各种财务报表的内容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的指标体系,全面系统概括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 具体而言,财务报表的作用有:1、有助于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财务报表的信息是债权人(银行,担保公司)判断企业偿债能力,市场投资风险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管理层进行宏观决策。3、有

2、助于企业管理层发现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其次:明确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什么是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现状和经营成果基本单位,会计要素又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是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即把会计对象会计特有语意如此表达,使会计对象能够实际进入会计核算系统,构成会计信息的分类基础,以便于对会计信息的分类进行列示与综合反映。会计要素也是确定科目,设置账户的依据。 会计要素也可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前者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计量,后者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成果的计量。第二部分 七大

3、要素概念与特点一、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核心是预期未来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概括该定义,可以概括出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第二 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企业拥有即所有权归属企业,而企业控制是指由企业支配使用而不归其所有,资产尽管有不同的来源渠道,但一但进入企业并成为企业资产(拥有或控制),置于企业的控制之下,成为企业可以自主经营和运用,处置的资源。第三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

4、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二、负债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负债的特点:第一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第二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三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偿还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

5、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余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特点:第一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的权益。第二 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偿还,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完所有的负债后才返回给所有者。第三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到利润的分配,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对企业资产的剩余利益,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又称为留存收益。四、收入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本使

6、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特点:第一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入。第二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与负债的减少,比如销售商品抵偿债务同时收取部分现金。第三 收入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第四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五、费用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与收入相对应。特点第一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二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第三 费用为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

7、用按其归属可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六、利润利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主营业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其中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生产五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的

8、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交易收益,罚款净收入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五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以上简略介绍了会计的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构成一组形成反映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平衡公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从静态描述了资产及对资产要求权的水平。这三个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故称之为资产负债要素或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构成另一组形成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平衡公式。即

9、: 利润=收入费用这三个要素构成利润表,故称之为利润表要素或动态要素。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现金流量表中的主要要素。现金,通常情况下是指人们手中持有的可以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然而,设计现金表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而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狭义上的现金。为此,会计准则将现金表述为“企业的货币性币,包括库存现金以及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款项,以及其他货币性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等。所谓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高的投资。它必须是易于转化为已知数额的现金或者是即将到期且不会由于利率变动而出现较大价值波动的投资

10、。如短期证券等。企业将现金投资于期限短,流动性高的投资项目的行为,往往是其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第三部分 财务报表的类型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附注。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年末、季末或月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根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与次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从企业的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等基本会计资料中摘取相关的数据编制而成的。二、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

11、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以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理由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五、附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第四部分:资产负债表分析一、从资产负债表看财务实力、财务成长性和财务质量(一)财务成长性,侧重观察两个指标:1、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长额/期

12、末资产总额*100%2、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增长额/期末净资产总额*100% 如一个企业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比如在连续三、五年或十年的时间内持续保持较高的资产或净资产增长率,则该企业就是财务成长性好的企业,否则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实务中可能会出现资产增长而净资产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亏损侵蚀净资产而引起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是关注资产增长还是关注净资产增长,就要看企业负责水平。一般情况是:如果负责规模仍在合理的区间则资产的增长的意义更大,如果负责规模超出了合理的间,则净资产的减少对财务的成长性的负面影响更大,不论何种情况出现,企业都必须意识到净资产出现负增长对企业不是好事。因此当

13、净资产出现负增长时,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变。(二)从资产负债表看财务质量: 按质量分析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划分为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两大类。实务中常用分析资产质量的指标主要是不良资产比率。 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100% 使用该指标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和估计企业的不良资产,按照一般理解企业的不良资产主要分布在:1、不良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主要是哪些长期挂账的或预计难以回笼的,但仍在账面上显示的应帐款和其他应收款,虽然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将挂账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在账面上予以核销,以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核算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出于各种考虑往往挂在帐上。2、不良存货,主要

14、是哪些长期积压,预计可转让价值较小的存货或哪些无转让价值仍挂帐的存货。3、不良投资,主要是指哪些长期无收益且难以收回的短期或长期投资。4、不良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哪些长期闲置不用且转让价值较小或无转让价值,但仍挂在帐上的固定资产。(三)从资产负债表看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偿债能力大小的衡量有多种方法,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偿债能力,主要是借助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指标。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叫债务比率或负债经营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全部偿还能力的主要的和常用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100%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为50%是标准值,当资产负债率在050%之间变化时

15、属于“绿灯区”,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状态,经营收益比较好,投资比较安全,偿债能力较强,对债权人比较安全,对投资者有较好的收益。 当资产负债率在50%100%之间变化时,属于“黄灯区”,表明企业负债较重,企业资产的大部分或全部是负债形成的,这类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较大,对投资者和债权人不利,当企业处于“黄灯区”时要向企业发出警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以避免资不抵债情况发生。当资产负债率超过临界点大于100%,企业便进入“红灯区”,财务状况恶化,有可能破产倒闭,当企业财务状况处于红灯区时应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亏损,采取积极对策。2、流动比率这个比率表现为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结果。公式表现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流动比率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也就是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对企业来说,流动比率过低,会影响短期偿债能力,进而会影响生存能力,如果长期过高又会导致流动资金的闲置,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一般认为,适当的或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00%,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是2:1.其理论依据是:流动负债需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而流动资产中含有存货,根据经验,一般企业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左右,因此,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