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7369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7中考地理 第十二章 地域差异复习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地域差异 复习课件 地域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区域的名称 界限和范围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秦岭 淮河 地理意义 12 1四大地理区域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特点 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2 1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12 1 2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 A B C 思考 划分界线A B 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界线A 界线B 界线C 界线A 界线B 界线C 12 1 3四大地理区域范围 分析导致秦岭 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

2、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归纳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不同 为什么 不同 北方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气候的影响 北方 小 南方 大 与当地降雨量有关 12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理解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并填写表 理解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月0 等温线穿过的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旱田和水田分界线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

3、12 3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1 主要地形区高原 内蒙古高原 盆地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山地 天山 阿尔泰山等 平原 河套平原等 2 地形特点以盆地和高原地形为主 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东部以高原为主 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12 3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12 3 2西北地区的河流 植被特征 1 河流特征西北地区河流稀少 且大多数是内流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北部的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 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2 植被特征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 西部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 地表植被稀疏 塔里木河沿岸以耐旱的胡杨为主 12 3 3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1

4、主要农业区及农作物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新疆盆地中的多个绿洲 主要生产小麦 棉花 甜菜 瓜果等 2 发展农业的条件优势 光照强 日温差大 热量条件较好 劣势 降水少 水源不足 受寒潮影响大 12 3 4青藏地区的特点 1 主要气候类型青藏地区的气候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2 气候特征气候高寒 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光照强 日温差大 年温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 青藏地区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 青藏地区的河流特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 且多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因此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恒河 印度洋都发源于这里 4 青藏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生态特征青藏地区拥有藏

5、羚羊 雪豹 野驴等珍稀动物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严酷 生态脆弱 目前 草场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12 3 5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 1 主要农业区及农作物青藏地区农业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主要农作物有青稞 豌豆 小麦 油菜等 2 发展农业的条件优势 光照强 日温差大 劣势 气候高寒 降水稀少 12 3 6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 1 公路建设从1951年起 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 青藏 新藏 滇藏 中尼等公路 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 铁路和航空建设修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 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比较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

6、差异 高原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山地 高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冬冷夏热降水少 昼夜温差大 黄河 黑龙江 松花江 黄河 塔里木河 长江 雅鲁藏布江 煤 铁 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 石油 小麦 玉米 花生 甜菜 棉花 小麦 玉米 瓜果 棉花 青稞 小麦 豌豆 如图是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读图 完成1 3题 1 关于 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区以畜牧业为主B 地区的耕地以草地为主C 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D 地区在河谷发展种植业 真题体验 考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专题 分布图 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 我国根据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

7、同 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 解 读图可知 为北方地区 为南方地区 为西北地区 为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和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以耕地为主 故A B叙述错误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距海较远 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影响 这里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故C叙述错误 青藏地区海拔高 气温低 自然环境特征为 高寒 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 故D叙述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概况 属于基础题 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D 考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专题 示意图 分析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 具有东多西少 南

8、多北少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夏秋多 冬春少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 北方仅占20 解决水资源南丰北缺的最重要的一大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煤 铁 石油整体表现出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的特点 有色金属则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特点 中国除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外 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的潜力很大 除此之外 我国西部地区还储存有丰富的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水能等洁净的资源 解答 解 读图可知 地区为北方地区 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地区为青藏地区 天然草场丰富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流到缺水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地区为西北地区 油气资源丰富 通过西气东输缓解了我国东部

9、的能源短缺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 2 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区矿产资源匮乏B 地区缺少天然草场C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流到黄河D 地区的油气资源缓解了我国东部的能源短缺 真题体验 D 3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结合表可知 A 图中 地区与表中 甲 对应B 图中 地区人口最多C 图中 地区人口密度最小D 图中 地区面积最小 真题体验 考点 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专题 示意图 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 把秦岭 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10、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 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 解 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 为北方地区 为南方地区 为西北地区 为青藏地区 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甲为南方地区 乙为北方地区 丙为西北地区 丁为青藏地区 由此可知 图中 地区人口最多 与表中 甲 对应 青藏地区人口密度最小 北方地区面积最小 依据题意 故选 AB AB 4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一句如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 写出甲 乙两幅景观图所对应的图中区域字母甲 乙 CD 2 参照方框中上海的内容 完成对北京的相关描述 分析

11、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 把秦岭 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 并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作一定的调整 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 解 1 新疆深居大陆内部 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云量少 日照充足 气温昼夜温差大 作物消耗养料少 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 所以瓜果特别甜 如葡萄 哈密瓜等 读图可知 甲是我国西北地区 乙是我国青藏地区的代表动物 藏羚羊 2 北京是京津唐地区的核心城市 是历史文化名城 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 北京是

12、京津唐地区的核心城市 是历史文化名城 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 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请根据表格填写自然原因的相关内容 解析 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有 黄土结构疏松 易溶于水 夏季多暴雨 地形破碎 坡度大 黄土结构疏松 易溶于水 夏季多暴雨 4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影响很大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灾害 这种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解析 4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影响很大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 这种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故答案为 旱涝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