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70575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2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地形等要素组成的整体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 大尺度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 2 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 圈 大气 水 生物 岩石 土壤 地形等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生物循环 水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 能量交换 物质迁移 传递 循环 阅读案例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1 说明生物在自然环境演化中对大气 水 岩石 土壤的作用 2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通过哪些过程形成的 其中哪一过

2、程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改变原始大气成分组成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参与岩石的形成 加快岩石的风化 促进土壤的形成 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合成有机物不是某一地理要素的能够独立完成的 而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多种地理要素 如 生物 大气 水 土壤 岩石等 相统一共同完成的 因此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新功能 大气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水圈 思考 绿色植物 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精讲点拨 平衡功能 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 使自然环境的性

3、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的成分构成 物种在数量上的构成状况都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 藏羚羊 学案 藏羚羊 地理环境与藏羚羊数量的关系 活动 二氧化碳的平衡 氧气的平衡 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平衡 地理要素间的平衡功能 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都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是统一的变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案例水土流失是自然

4、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汉代的黄土高原 草肥水美 山青水秀 自唐代以后 大兴土木 连年战争 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 土壤受流水侵蚀 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层 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植被生长慢 气候变得干旱 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沟谷不断加深扩大 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 山青水秀 今天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景观 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 土壤 生物 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统一变化形成的 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发展演化具有整体性 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 生物 水文 气候统一变化的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5、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或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 西北地区景观 从气候 地形 水文 植被等要素的相互联系 说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合作探究 深处内陆 气候干旱 统一演化 案例分析 例1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 分析回答 1 2 题 1 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整体性特征C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 垂直分异规律 B 学以致用一 2 下列有关叙述 属于M环节的是 A 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快 积累少B 山区坡陡 水力资源丰富C 植被破坏严重 易形成红色沙漠D 水系发育 山 丘 盆 谷交错分布 A 1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 2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6、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精讲点拨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形 湖泊气候 湿润生物 水生生物土壤 土壤水位水文 湖泊面积 陆地 干燥 陆生生物 土壤水位下降 缩小直至消失 湖泊演化演化为陆地的过程 是地形 气候 生物 土壤 水文等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 变式训练 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在演化过程中的整体性 森林减少 土壤腐殖质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洪水断流 沟谷纵横岩石裸露 风化加速 东北森林主要分布于大 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 经过20世纪大规模的采伐 森林面积锐减 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 比较A B所在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

7、异性 当堂检测 比较A B所在地形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 外流盆地 河流水量大 水能丰 差异性 甲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砖红壤 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紫色土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河流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 失去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渗入的地下水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土层变薄 肥力下降 1 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 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请你把这些变化填入下图方框中 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结论 2 在河流上 中游地区砍伐森林 导致水土流失 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如何影响 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 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 河流含沙

8、量增加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发生洪涝灾害 河床抬升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 材料 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尼罗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游泥沙淤积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地中海沿岸渔业减产 海岸侵蚀加剧 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 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图中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 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3

9、分钟后 比一比 谁更会迁移运用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 科罗拉多河 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 对河流 对土壤 对生态 降水减少 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 大陆性增强 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 水质变差 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 来水来沙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海水入侵 海岸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河口附近渔业资源减少 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荒漠化加剧 1 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读 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 回答问题 2 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本地区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 沿河发展农业 大

10、量引水灌溉 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 沙尘暴天气频繁 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 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 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 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 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 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 本区域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 地表多沟谷 呈破碎状 土壤肥力下降 植被覆盖率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大 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 降水变率增大 变式训练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地理要素

11、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 海南四季炎热 黑龙江长年冰雪 热量 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 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探究点二 形成的原因 纬度位置差异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 西北大漠 南方水乡 水分 全球

12、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 却经常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 形成的原因 海陆位置差异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 陆地自然带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太阳辐射 热量 水分 影响 形成 气候 产生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 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陆地自然带 以北半球为例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最显著标志 一一对应 植被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植被 带 注意区别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66 34N 23 26N 0 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冰原气

13、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3 4题 优化方案P83 3 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 A J和IB G和IC J和HD E和H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3 4题 优化方案P83 3 图示自然带中植被类型相同的是 A J和IB G和IC J

14、和HD E和H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3 4题 优化方案P83 4 K J两自然带东西宽度不一致 其原因是 A 地形不同B 降水差异C 植被不同D 洋流影响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3 4题 优化方案P83 4 K J两自然带东西宽度不一致 其原因是 A 地形不同B 降水差异C 植被不同D 洋流影响 2014 广州测试 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优化方案P83 1 图中 地自然带是 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纬度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特征 自然带沿着南北 纬度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 热量 A

15、 D E B C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由南向北的变化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纬度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特征 自然带沿着东西 经度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因素 水分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为基础 BA 纬线路线 1 2 3 一和五 3 二和四 1 三 2 降水量 200mm200 400mm400 600mm 由东向西的变化 1 自然景观 的

16、变化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 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 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 B 的变化 产生的原因是 3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而同纬度的 为温带荒漠带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例2读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热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A 从山麓到 山顶水热状况的变化 海陆分布不同导致 水分条件的差异 学以致用二 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对此你有何疑问 探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预习小测 为什么纬度地带性只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 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 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 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 全年高温 长夏无冬 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 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 全年低温 长冬无夏 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 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 多呈带状分布 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 为什么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只在中纬度表现明显 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 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 气温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 进而 中纬度的气压季节变化也很显著 按热量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