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6959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七)【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说明1A】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作者说的。】。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

2、的人格范式。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何为“枢纽观念”?就是根本观念,也叫核心观念。因此1C】: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

3、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1 D可以说论语是告诉人们践行的典范,是典型例证。】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

4、,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的人格范式。【优秀道德的意蕴很多是容孔子整合并赋予的】B冯友兰认为,如何做人是孔子一生

5、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并没有彰显所谓结果,所以冯友兰没有替代孔子做判断、下结论。“做人要做君子”是作者代言。这就不能犯张冠李戴的概念错位之错误。观点混淆,“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考的结果”并非冯友兰的观点,而是作者的看法。】C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6、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念和“实用理性”精神。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当代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之一。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角。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

7、,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强加因果,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原文只是告诉一个事实,却并没有预设前提,所以这里不存在因果关系,错在“所以”。】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导带动。【这属于推断正确的。身体力行与引导带动当然有助于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啦。这不需要在原文当中找到理论支持,这纯粹近乎是一种公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

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雪猴子陈 毓小雪这天无雪,有霾。微信朋友圈里一片雾霾爆表声。【爆表声,诙谐的借喻手法,可以看出群众对与雾霾一片惋惜和无奈。】舞阳想起十年前接母亲从陕南老家到西安小住。汽车翻越秦岭,临近城市的时候,会有一条蓝灰分明的天际线,呈圆形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舞阳的母亲吃惊。她惊叹平原上的那片暗沉为锅盖,她说这城就像在锅盖下盖着。后来舞阳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起头顶的天空,觉得自己是在锅盖底下。【觉得压抑的心理感知,具象的表现,这是类比的手法,也是化抽象为具体】但这几年,再从秦岭山区进入城市的时候,被母亲形容为锅盖的那层灰和蓝没分界了。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她向南开车穿越十几个隧道,才

9、能把那片深不可测的灰色抛在身后。【这里,散文似乎预示着我们,她要极力走出阴霾,走出天象的阴霾,走出生活的阴霾。】今天就是这样的天气,雾霾天。高速路封了,航班不能正点起落,私家车限行一半,中小学校停课,但这些并没使眼前这场霾消散,朋友圈处处乌烟瘴气。【用“乌烟瘴气”形容朋友圈,可见朋友圈负能量很多。】停课,小学三年级的喜洲简直要欢庆,他冲到眉头紧锁的舞阳跟前说,我想放炮。但第二天喜洲就不欢乐了,“停课不停学”,比霾重的是桌上的作业,作业比平时多出几倍。他几乎一天都埋头在桌前,写作业,写作业。第三天当然继续停课,周末嘛!喜洲呆呆的。舞阳心里不安,她顺着喜洲的目光看,看见黑沉沉的天空,对面脏脏的屋檐

10、,灰蒙蒙的别人家的窗子一律紧闭,死寂寂的。舞阳有点难过,她小声对喜洲说,作业可以稍后做,先过来和妈妈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喜洲忽然说,扑鸽没来。三天了,扑鸽都没来。舞阳喜欢在阳台空调板上放米放莱叶放馒头粒,所以有对扑鸽几乎每天都来。现在不见扑鸽的踪影,是因为霾的缘故吗?喜洲站在窗前,自言自语,下雪后扑鸽就能回来了。【“扑鸽”就是舞阳百无聊赖生活中借以排遣心绪的一种方式,自娱自乐的方式。】是的,雪一下就好了。舞阳说。舞阳想把喜洲从窗边喊过来,她说喜洲过来我给你讲个故事。这一说舞阳惊了一下,她有多久没给喜洲讲过故事了?喜洲欢喜地走过来,舞阳就讲雪猴子的故事。说有个镇子,镇子后面的山上有汪温泉,温泉附

11、近的林子里住着一群猴子。冬天寒冷的时候,猴子就去温泉里待着。猴子待在温泉中,个个脸通红,它们红着脸,热腾腾地彼此嬉闹,捉虱子。猴子舍不得离开温泉,于是它们就会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热又使猴子们口渴,于是猴王率领众猴上到后山。猴王倒挂树枝,其余猴子一个牵着一个,倒挂半空,逮住一朵一朵浮在半空含着雪气的云朵,一朵一朵吃。【猴子在温泉上方吸纳云朵解渴,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雪猴子”是散文的标题,这一段故事是核心的故事,一方面想让母子关系拉近,另一方面也借讲故事的方式来倾诉自己,让不良情绪良性地宣泄出来。】这样,那些含雪的云就不能飘到山下的小镇,小镇不下雪,镇上的人就不能看到雪花。霾是不是因为不下雪才

12、有?喜洲问。要是能下雪就好了。今天节气是小雪,却没有一片雪,只有漫天霾。舞阳有气无力地回答。喜洲又回到摊开的作业前,却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不安地扭动,回头喊舞阳,说头疼。舞阳走到喜洲跟前,摸摸喜洲的额头,不发烧,看看喜洲的眼晴,黑白分明,再看看窗外,觉得自己也头疼。舞阳走进厨房,榨一杯柚子汁给喜洲喝。【这里面凸显单亲母亲带孩子的不容易,一方面生活压力大,另一方面,又无从给幼小的孩子解释生活的一地鸡毛。】【这里开始全知视角,让读者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猜测中清醒过来,这是休假期难得母子的独处,孩子尚且有作业可以完成,借以宣导自己的精力,而“我”面对别人家的窗子一律紧闭,死寂寂的情况,“我”只能内心

13、阳光,做到自身的名字舞阳舞动阳光。可见,作者安排人物名字,是有双关含义的。】舞阳努力平定自己,她再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喜洲【为什么叫喜洲?为了让他一辈子快乐。】。当初离婚的时候,舞阳得到喜洲的抚养权,就是因为喜洲的爸爸那暴烈的脾气让陪审团以为他会虐待孩子。舞阳背对窗子而坐,调息稳定情绪,她想要画一幅画。离婚两年来,画画成为舞阳唯一的自修方法。她在宣纸上画,笔尖落纸,一滴墨汁沁入纸中,她从那一滴墨生发,一路旖(y)旎(n),一路葳(wi)蕤(ru)。不知不觉中,一尊尊菩萨像在舞阳的笔底浮现,最后舞阳在那片空隙处,在一尊菩萨的裙子边写下小小的一行字:等风来【清爽的风,吹散了心头的乌云。】。此时喜洲已做

14、完数学作业,写完了一篇名为桥的作文。眼下他在画一幅画,画画从来都难不住他,今天他更有感觉,他的画就叫雪猴子。画面上,一群雪猴子被赶开,眼巴巴地望着温泉,温泉的两面各站着一个人,矮的分明是喜洲,另一个高大男人像是喜洲爸爸。温泉的上方,饱满的,饱含雪气的云一朵跟一朵,接踵向下面的镇子飘。【喜洲很想爸爸的,只是不能跟妈妈说。】后来,舞阳和喜洲都看到了对方的画。他们嘻嘻哈哈,很快乐的样子,画画的乐趣使他们暂时忽略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这天夜里,在舞阳和喜洲的睡梦中,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梦中,雾霾被驱散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插

15、叙了舞阳的回忆,不仅交代了城市空气污浊、天色越来越暗沉的环境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焦躁、压抑的内心感受。B小说善于巧妙地表现人物,推进情节,如喜洲忽然说“三天了,扑鸽都没来”,不仅体现了喜洲的细心敏感,也引出了下文对雪的盼望和舞阳讲故事的情节。C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喜洲,自修克制不良情绪,用心体察儿子身心状况,用积极的方式与之沟通,这些说明舞阳是一位坚强、尽职的母亲。D漫天的雾霾导致了生活不便、学校停课、人心烦躁,可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风马牛不相及】。小说借普通人家发生的平凡故事,旨在表达这一主题。【从小说内容看,影响人心的不仅有自然界的雾霾,还有生活和情感的阴霾,因此小说的主题并不仅仅是“环境保

16、护”。】5小说中设置了雪猴子的故事和喜洲画雪猴子这两个情节,颇有艺术匠心,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23答案靠谱)雪猴子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揭示了雾霾的成因。(1分)雪猴子象征贪婪的人类,正是人类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破坏了自然的平衡。(1分)喜洲画雪猴子,表达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雾霾的朴素愿望。(或答“画中出现喜洲爸爸,说明喜洲渴望得到父爱。”)(1分)雪猴子的故事为喜洲画雪猴子做了铺垫。(1分)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1分)6小说以舞阳母子的梦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6(6分)梦中雪落,象征对降雪的渴望。雪能驱走雾霾,引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