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6717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煤矿万吨初步设计(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指导书-采矿工程专业毕 业 设 计(论 文)设计题目: 专 业: 教学形式: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太 原 理 工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2、5、10号煤层90万吨初步设计市盂县跃进煤矿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并考虑教学要求、时间、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等因素,某些要求与设计院进行的矿井设计有所区别,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安全等都要借鉴矿井生产的经验。有些部分则加以必要的简化或删减,从而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整个矿井的开拓生产形成清晰正

2、确的认识。会后能够成为模范带头人,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原始数据: 本井田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镇。井田批准开采2、5.10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4m、4.4m、6.6m,煤层平均间距为50m,三层都属于全区稳定可采,中间只有局部地区有夹矸。顶底板条件较好,易于支护。井田面积4.335km2,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发火等级为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0m/d,涌水量最大时为260m/d。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说明书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图纸七张包括: 1、井田开拓平面图(1:5000) 2、井田开拓剖面图(1:2000) 3、井

3、巷断面图(1:50) 4、回采工作布置图(1:200) 5、采区巷道布置及采掘机械配备平面图(1:2000) 6、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1:2000)7、通风平面示意图(示意)(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煤矿煤矿初步设计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煤矿开采学2、 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3、 通风与安全4、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5、 煤矿矿井采煤设计手册(上、下册)6、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7、 煤矿安全规程8、 煤炭井下工程概算9、 跃进煤矿地质报告专业班级 学生 要求设计(论文)工作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目录摘要1第一章 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第一节 矿区概述2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4第三

4、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7第四节、水文地质11第二章 井田境界与储量17第一节 井田境界17第二节、井田储量的计算18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21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21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21第四章 矿井开拓22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22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25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25第一节、主要巷道与石门26第二节 井下车场27第六章 采煤方法29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29第二节、采掘设备的选择29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32第四节、采区准备与工作面接替33第七章 井下运输33第一节、胶带运输设备33第二节 机车运输37第三节 井下其它辅助运输

5、设备38第八章 矿井提升41第一节 主井提升设备41第二节、副立井提升设备49第三节、矿井排水54第九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62第一节 矿井通风62第二节 掘进通风70第三节 硐室通风71第四节 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71第五节 矿井主通风机及矿井反风73第六节 井筒防冻75第六节 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76第七节 矿井通风检测类设备配置76第八节 瓦斯抽放77第十章 经济部分98第一节 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规定率98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表100致谢1032016年5月参考文献103摘要本设计所选的题目为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2、5、10号煤层90万吨的初步设计,根据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矿提供的煤矿

6、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设计规范,坚持从实际出发、联系理论知识,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与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通过设计,让我了解了矿山的概况,了解了煤矿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新采区的实际情况,在老师和单位技术员的指导下,并深入生产现场,查阅了有关设计资料、规程、规定、规范

7、。听取并收录了现场许多技术员的意见及经验,对今后更好的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设计承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第一章 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1节 矿区概述一、矿区总体规划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本次兼并重组以担炭沟公司为主体矿井,整合担炭沟煤矿和刘家峁煤矿。此次兼并重组批准井田面积4.335km2,生产规模为0.9Mt/a,批准开采2.5.10号煤层。二、兼并重组前各矿情况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是由担炭沟煤矿和刘家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前各矿井开发史简述如下:1、担炭沟煤矿离石区担炭沟煤矿1992年开工建设,1995年矿井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0kt/a,为20

8、06年煤炭资源整合矿井,由原担炭沟煤矿,刘家峁煤矿和曹家山煤矿合并组成的,井田南北宽约1800m,东西长约2600m,井田面积4.335km2,现井田内共有三对斜井,即担炭沟,刘家峁和曹家山各一对,现刘家峁和曹家山已经关闭。(1)井田开拓担炭沟煤矿采用一对斜井开拓,其中混合提升斜井斜长452m,倾角21,井筒落底在2号煤层,采用半圆拱型断面,净宽2.9m,净断面积6.49m2,井筒装备有一部胶带输送机和铺设轨道,采用机轨合一混合提升方式,担负矿井的提煤、下料、排矸和进风任务,兼做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斜长408m,倾角25,井筒落底在2号煤层,采用半圆拱型断面,净宽2.9m,净断面积6.49m2,

9、担负矿井的行人和回风任务,兼做安全出口。原刘家峁煤矿(已关闭)和曹家山煤矿(已关闭)均采用斜井开拓,刘家峁煤矿混合提升斜井净宽2.7m,半圆拱型断面,墙高1.1m,净断面积5.83m2;回风斜井净宽2.5m,半圆拱型断面,墙高1.1m,净断面积5.20m2;曹家山煤矿混合提升斜井净宽2.5m,半圆拱型断面,墙高1.1m,净断面积5.20m2,回风井净宽2.3m,半圆拱型断面,墙高1.1m,净断面积4.61m2。(2)大巷布置斜井落底后沿煤层走向布置两条大巷,其中胶带巷安装有带宽650mm的胶带输送机,担负井下运煤和进风任务,回风巷铺设有轨道,担负井下的运料、排矸和回风任务。进、回风大巷长约10

10、00m,巷道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采用木棚支护,断面积约6m2。(3)采煤方法采用短壁式炮采,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2、刘家峁煤矿离石区刘家峁煤矿于1965年开工建设,1967年矿井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井田南北宽约2000m,东西长约2500m,井田面积4.335km2,井田内共有三对井筒,其中在井田东部的两对斜井已按有关规定关闭;保留了井田南部的一对斜井。(1)井田开拓刘家峁煤矿采用一对斜井开拓,其中混合提升斜井斜长632m,倾角22,井筒落底在5号煤层,采用半圆拱型断面,料石砌碹支护,净宽3.6m,净断面积9.05m2,井筒装备有一部胶带输送机和铺设轨道,采用机轨合一混合

11、提升,担负矿井的提煤、下料、排矸和进风任务,兼做矿井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斜长587m,倾角24,井筒落底在5号煤层,采用半圆拱型断面,料石砌碹支护,净宽2.9m,净断面积6.49m2,担负矿井的行人和回风任务,回风斜井装备有一部架空乘人器,兼做矿井安全出口。(2)大巷布置井下沿煤层倾向布置两条大巷,其中胶带巷安装有带宽650mm的胶带输送机一部,并铺设轨道,采用机轨合一运输方式,担负井下的运煤、运料、排矸和进风任务;回风巷担负回风任务,进、回风大巷长约800m。(3)采煤方法采用短壁式炮采,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三、地理概况及交通条件1、地理概况该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约12km

12、处的袁家岭村,行政区划隶属西属巴镇.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4551110759,北纬373525373627。 2、交通位置该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约12km处的袁家岭村,行政区划隶属西属巴镇,井田东南距离石区约12km,井田内有西(属巴)茂(塔坪)公路通过,经西茂公路向东与太(原)临(县)公路相连。井田南距离(石)军(渡)高速公路约10km,南距孝柳铁路约15km,交通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4-1。 交通位置图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本井田属吕梁山系,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侵蚀地形,为强烈切割的梁峁状黄土丘陵,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形,与黄土梁、峁、垣相间

13、分布。总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后梁圪塔,高程为1263.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属巴沟沟谷,高程为973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约290.4m。 二、气象、地震状况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雨水集中,冬季雪少寒冷,年平均气温8.6-11.4,极端最高气温38.1(1985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21.7(1984年12月24日)。年平均降水量464.2m,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1766.2-2171.7mm。霜冻期一般始于10月上旬,终于翌年3月。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4m/s。最大冻土深度为1m左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度。历史记载附近未发生过大地震。只在1829年4月(清道光九年三月)离石发生过5.2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730,东经11112三、主要自然灾害该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褶曲构造,随着煤层采空,顶板跨落形成塌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