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966588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技术(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冬病夏治 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讲人 史筱亮 前言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 如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 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 加剧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的病因病机 哮喘属于中医之 哮病 喘病 范畴 以喘 咳 痰为主要症状 其病机属本虚标实 为肺 脾 肾三脏功能失调 本虚主要指脾肾虚 标实主要指肺部邪实 其病因复杂 常因环境因素如呼吸道感染 接触过敏原 气候变化等而发作

2、常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 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理论依据 一 是依据 因时制宜 的原则 因多数哮喘患者入冬发作 夏季缓解 病情变化常常与季节有关 夏热当令 阳气旺盛 人之正气趋表向外 有驱邪外出之势 此时治疗宿疾 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也体现了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的整体观念 二 是依据 不治已病 治未病 原则 防治并用 重在预防 寓 治 于防之中 起到未病先防 或即病防变的作用 三 是依据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文献记载 张氏医通 有夏日三伏天以白芥子 甘遂 细辛等为末 调敷肺俞 膏肓 百劳等穴 治疗冷哮的记载 由于疗效确切 沿用至今 创新点 我们在

3、继承这一传统疗法的基础上 做了较大改进 一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将哮喘辩证分为四个常见证型 证型不同针刺取穴及贴敷药物处方不同 较不分型治疗针对性增强 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 二是突破了传统 冬病夏治 仅在 三伏天 治疗3 4次的局限 而在夏至 秋分期间开展治疗 增加了治疗次数 因为大多数哮喘患者为成年宿疾 病情较重 仅靠几次治疗 疗效不巩固 往往是刚见成效又停止治疗 所以需要坚持治疗 积累效果 才能巩固疗效 因此 不必拘泥于 冬病夏治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的传统观念 在夏至至秋风的时间段内增加治疗次数 连续治疗3年 会明显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甘肃中医学院自1987年开展 冬病夏治

4、 工作 我科自1993年建科起即采用 冬病夏治 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 在肾俞或足三里穴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或胎盘组织液 注射具有穴位和药物的双重功效 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符合哮喘扶正补虚之治疗大法 TDP背部照射 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及外敷中药经皮肤吸收 综合外治法兼用了针灸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等多种疗法 且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随证取穴和用药 既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 又使多种疗法发挥协同作用 加强了穴位的治疗效能 诊断标准1 西医标准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以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方案为准 1 1 1反复发作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 物理 化学性刺激

5、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运动等有关 1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 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 1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1 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气急 胸闷和咳嗽 1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 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一分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增加15 以上 且FEV1增加绝对值 200ml 最大呼气流量 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符合1 4条或4 5条者 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 中医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喘证制定

6、常见症候分类2 1寒邪束肺 型 喘急胸闷 咳嗽痰色清稀 伴有恶寒发热 头痛等症 舌苔白薄白 脉浮紧 2 2痰热壅肺 型 证见喘促气粗 咳声重浊 痰多而黄 或兼身热 口干引饮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2 3痰湿蕴肺 型 咳喘胸闷 痰多易咯 痰粘或咯吐不爽 胸中窒闷 口腻 脘痞胀满 舌质淡 舌苔白腻 脉弦滑 2 4肺肾两虚 型 喘促日久 心悸怔忡 动则喘咳 气不接续 胸闷如窒 不能平卧 痰多而粘 或心烦不寐 唇甲紫绀 舍质紫或舌红苔少 脉微疾或结 代 三 适应症 1 男女老少患者均可 2 发作时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 严重者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 或唇甲紫绀 可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缓解 3 症状呈反复发

7、作性 有变态反应史或家族史 4 患者本人或家属愿意并且能够接受针灸及贴敷治疗 四 禁忌症 1 存在严重心 脑 肝 肾等疾病的患者 2 背部贴药局部皮肤感染 溃疡的患者 3 对所贴药物过敏的患者 4 对卡介菌多糖核酸过敏的患者 五 技术操作方法1 器械准备 1 1针灸针 华佗牌0 30 25mm 0 30 40mm 苏州医疗用品厂 1 2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2ml 甘肃天辰辐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 3TDP治疗器 DZ L 2 重庆市国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 详细操作步骤2 1穴位注射 成人取双肾俞穴 小孩取双足三里穴 用2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卡介菌多糖核酸1ml 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 对卡介菌多糖核酸过敏的患者可选用胎盘组织液2ml 用碘伏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快速进针 得气而抽取无回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穴0 5ml 胎盘组织液每穴1ml 2 2针刺 取穴 主穴 定喘 肺俞 膏肓 脾俞 配穴 型 风门 尺泽 外关 型 大杼 丰隆 曲池 型 尺泽 足三里 丰隆 型 三阴交 足三里 列缺 针刺手法 虚证用捻转补法 实证用捻转泻法 无明显虚实者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不留针 背部各穴针刺时用1寸毫针斜刺 忌深刺 手法 虚证用捻转补法 实证用捻转泻法 无明显虚实者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不留针 背部各穴针刺时用1寸毫针斜刺 忌深刺 2 4穴位贴敷 处方 型 甘遂 白芥子 麻黄 细辛等各

9、等份调配 型 甘遂 白芥子 葶苈子 胆南星等各等份调配 型 甘遂 白芥子 细辛 苏子等各等份调配 型 甘遂 白芥子 炮附子 细辛等各等份调配 调配方法及贴敷时间 各型药物分组研细末 再加蜂蜜 鲜姜汁调匀成膏 制成直径为1 5cm 厚0 5cm的药饼 敷于上述主穴上 外用胶布固定 贴敷持续时间根据病人耐受程度约贴4 8小时 贴敷局部出现明显烧灼不适感后即去除药物 用湿热毛巾擦拭干净 多数患者约贴4 6小时 个别患者对药物极度敏感者可贴2小时 2 5穴位定位 参照 针灸学 孙国杰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ISBN7 5323 4102 X R 1081 1997年 肾俞 在腰部 当第2腰椎棘突

10、下 旁开1 5寸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 当犊鼻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定喘 在背部 当第7颈椎棘突下 旁开0 5寸 肺俞 在背部 当第3胸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 膏肓 在背部 当第4胸椎棘突下 旁开3寸 脾俞 在背部 当第11胸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 风门 在背部 当第2胸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 尺泽 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外关 在前臂背侧 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大杼 在背部 当第1胸椎棘突下 旁开1 5寸 丰隆 在小腿前外侧 当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 当足

11、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列缺 在前臂桡侧缘 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 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年从夏至开始 秋分结束 每周一次 遇初 中 末三伏天 改为10天一次 每年至少治疗4次 病情严重者可治疗10次以上 以上治疗每年为一个疗程 4 关键技术环节4 1定位准确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气活动之处 即是疾病的反应点 也是接受治疗之部位 所以腧穴的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疗效 因此 应当仔细揣穴 准确定位 背部主穴针刺结束起针后 用中性笔以穴位为中心标出直径约1 5cm的范围 以便准确贴敷药物 4 2针刺深度及方向 背部诸穴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及方

12、向 定喘直刺0 5 0 8寸 风门 大杼 肺俞 膏肓斜刺0 3 0 5寸 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肺脏 脾俞直刺0 5 1寸 曲池 外关 孔最直刺0 5 1寸 列缺斜刺0 3 0 8寸 足三里 三阴交 丰隆直刺1 1 5寸 4 3针刺手法 补泻手法参照孙国杰主编的 针灸学 3 针下得气后 捻转角度小 用力轻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 用力重 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捻转为平补平泻法 5 注意事项 5 1预防针刺意外 空腹患者需进餐后针刺 远道而来者需休息后治疗 过于紧张者需平静后治疗 5 2注意观察患者 针刺时或针刺后均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 及时调整针刺方向和刺激强度

13、 TDP照射时注意避免时间过长 注意皮肤色泽变化 以潮红为度 5 3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暴露身体部位较多 因此要做好保护隐私工作 5 4注意穴位贴敷时间 背部汗多者需擦干休息片刻后再穴位贴敷 以免胶布固定不牢 影响贴敷时间 注意去除贴敷药物后用湿热毛巾擦拭干净 以免药物残留 刺激皮肤时间过长而引发起泡 5 5注意穴位贴敷后皮肤变化 贴药后背部皮肤发红 微痒为刺激穴位的正常反应 5 6注意其他药物的使用 对急性发作患者或长期使用激素等治疗患者 在接受此项治疗过程中须继续对症治疗 不能随意停药 要根据病情变化由医生逐渐减量或停药 6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6 1晕针 轻度表现为精神疲

14、倦 头晕目眩 恶心呕吐 重者表现为心慌气短 面色苍白 出冷汗 脉象细弱 甚则神志昏迷 唇甲青紫 血压下降 二便失禁 脉微欲绝等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 起针 扶持患者去枕平卧 松解衣带 注意保暖 给服温糖水 未能缓解者 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 必要时进行抢救 6 2创伤性气胸 表现为胸痛 胸闷 心慌 气短 呼吸不畅 严重者有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 紫绀 汗出 血压下降等症状 体检时 可见患侧肋间隙变宽 叩诊呈鼓音 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严重者器官向健侧移位 胸部X线 可通过气体多少 肺组织受压情况而确诊 处理 停止针刺 出针 半卧位休息 胸腔进入空气量少者可自行吸收 密切观察病情 随时对症处理 如给予

15、镇咳 消炎类药物 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面 加重漏气与感染 对严重病例应及时组织抢救 如胸穿排气减压 少量慢速输氧等 6 3贴药处起泡 贴药后背部轻微突出皮肤起泡者 注意不要蹭破皮肤 两天后即可消退 起泡明显者 常规消毒皮肤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 外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 极少数患者起泡明显并伴周围皮肤发红 瘙痒等反应较重者 常规消毒皮肤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 外敷消毒的玉红膏或烫伤膏 并敷无菌纱布以防感染 这类患者可根据不同反应情况而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缩短穴位贴敷时间 达到贴药后穴位皮肤潮红即可 如伴全身皮疹 瘙痒等症者为对本治疗过敏 即停止使用 6 4针后出血 针刺部位的皮

16、下出血 出现局部肿胀 疼痛 皮肤青紫 结节等 处理 局部出血 青紫者 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消退 如淤肿较大青紫块明显者 用消毒棉球按压5分钟以上以防继续出血 并可做冷敷 待止血后再行热敷 使局部瘀血消散 六 不良反应 事件 在针灸临床上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如晕针 皮下血肿 局部感染 气胸等 但只要避免针灸禁忌 为患者摆好适当的体位 取穴准确 治疗手法得当 就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该项目临床研究过程中 除穴位贴敷后少数患者起泡外 未发生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 七 应用本技术应达到的效应 冬病夏治 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临床疗效显著 可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减轻发作时症状 延长发病的间隔时间 并提高患者免疫力 减少感冒次数 减少发病诱因 从而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八 本项技术卫生经济学分析 经过临床验证 冬病夏治 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未引发相关不良反应 安全性可靠 贴敷综合治疗方法易为患者接受 所需器械简单 操作易于掌握 容易规范 价格低廉 适合临床普遍推广 九 参考文献 1 中华呼吸学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3 251 2 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