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65353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新人教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课文 走近作者 拓展延伸 配乐朗读 研读欣赏 疏通文意 听读感知 分析解题 布置作业 猜一猜 每年的2月14日 什么商品最畅销 想一想 你喜欢什么花 说说理由 我喜欢 因为它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走近作者 周敦颐 周敦颐 1017 1073 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 字茂叔 原名敦实 亦称敦颐 谥号元公 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 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分析解题 说 说 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

2、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生字 蕃 颐 濯 淤 涟 蔓 亵 噫 鲜 有闻 f n zhu y li n m n xi y xi n y 听读感知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

3、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蕃 淤 濯 亵 鲜 f n多 y zhu 洗涤 xi 亲近而不庄重 xi n很少 疏通文意 一 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 濯清莲而不妖 A 妖艳B 妖怪C 美丽而不端庄 C 2 香远益清 A 更加B 有意C 益处 A 3 亭亭净植 A 亭子B 耸立的样子C 美丽的姿态 B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 玩耍B 玩弄C 游玩 B 5 花之隐逸者也 A 隐居B 隐藏C 逃跑 A 6 花之君子者也 A 品德高尚的人B 地位

4、高的人C 丈夫 A 7 陶后鲜有闻 A 新鲜B 鲜艳C 很少 C 8 请指出下列 之 的用法和意义 1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4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助词 的 主谓之间 无义 助词 的 助词 的 研读赏析 用原文回答下面三道问题 1 作者为什么惟独喜爱莲花 2 作者对菊 牡丹 莲分别有何评价 3 作者对爱菊者 爱莲者 爱牡丹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研读赏析 请同学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感情线索 莲 爱 研读赏析 同学们觉得这篇文章美不美 你们从文章中感受到了哪些美 A 语言美 B 意境美 C 品格美 D 形象美 E F 研读赏析 1 请同学们找

5、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 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描写莲的 3 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 你们可以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 作者对莲的赞美 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研读赏析 5 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种写法叫什么 6 作者要赞美莲花 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7 菊和牡丹哪个是正衬 哪个是反衬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8 请同学们品味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这两句话 体会作者对爱菊者 爱牡丹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样的 莲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莲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6、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莲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 言志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 言志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爱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托物 言志 隐逸者 富贵者 惜 厌 配乐朗诵

7、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爱莲说 拓展延伸 描写莲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在上头 宋 杨万里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爱莲 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 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 联系第二段来看 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 君子的化身 小结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 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 写物是为了写人 君子的高尚品质 托物言志

8、1 作者写莲花 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 在写莲花之前 作者写了什么 2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 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菊牡丹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 世人甚爱 写作方法探究 3 菊 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 牡丹 秋季开花 迎寒斗霜 清高避世 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 那么 菊 和 牡丹 分别比作什么人呢 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惜 厌 陶渊明 世人 予 映衬手法 一 叹 爱菊者 鲜 二 叹 爱莲者 少 三 叹 爱牡丹者 众 分析结尾 比较阅读 陋室铭 与 爱莲说 1 主题 都表现了作

9、者的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 立意 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 表达方式 都大量运用描写 1 文体 一为 铭 一为 说 2 句式 陋 以骈句为主 爱 则以散句为主 3 线索 陋 以 惟吾德馨 引领全文 爱 以 爱 贯穿始终 拓展延伸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 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 李商隐 反馈练习 1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 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 我喜爱梅花 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 坚强不屈 2 以你对牡丹 菊花的独特认识

10、试模仿 爱莲说 的写法 写一篇 牡丹赞 或 爱菊说 7 作业 1 本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 可爱者甚蕃 2 出淤泥而不染 3 濯清涟而不妖 4 香远益清 5 不可亵玩焉 6 陶后鲜有闻 7 宜乎众矣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 比喻 君子 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 比喻 君子 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 练笔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用 莲 自比 又用 菊 和 牡丹 来衬托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并说明喜爱的原因 布置作业 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写一篇200 300字的短文 要求 通过对某物的外形或品质的描述 表达你对某物的赞扬或厌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