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6482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情精解读+知识全通关+题型全突破+史料深研析)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1 考点2 考点4 考点3 A 知识全通关 B 题型全突破 C 能力大提升 考点1 考点2 考点4 考点3 辨析 方法1 方法2 考情精解读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命题大纲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解读 命题大纲 命题趋势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解读 命题大纲 命题趋势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返回目录 命题趋势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1 命题分析 1 从考查方式看 以新材料 新情境 新问题为主

2、 2 从内容看 侧重于对不同时期著名思想家思想的理解 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状况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及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3 具体而言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主要的切入点 4 从考查题型看 主要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 兼及开放探究题等多种题型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返回目录 命题趋势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2 命题趋势 1 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会集中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观点 同一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的异同等知识点上 强调教材对高考考查的引领作用 2 结合当今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 以传统思想的现实意义

3、为切入点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及责任感 法家思想中的改革进取精神 道家思想中的崇尚自然的观念等合理成分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知识全通关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继续学习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 原因 1 经济因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治因素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分封制渐趋瓦解 3 阶级因素 士阶层兴起和受重用 4 文化因素 私学出现 贵族垄断教育 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

4、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继续学习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2 特点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 各学派之间既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合 思想活跃 具有自由和创新精神 3 意义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儒家 1 孔子的思想 思想核心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即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5、 主张 克己复礼 教育成就 首创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二 主要派别及主张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孔子的仁与礼 1 仁为思想核心 一是协调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是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为政以德 2 礼为根本目的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2 孟子的思想 政治主张 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 主张实行 仁政 进一步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 主张 性本善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道德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历史第十

6、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仁 与 仁政 的不同孔子的 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最基本的精神是 爱人 孟子将其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即 仁政 孟子的 仁政 思想是对孔子 为政以德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荀子的思想 政治主张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并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的著名论断 礼法并用 伦理观 提出 人之性恶 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使人向善 哲学观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7、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道家 1 老子的思想 哲学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政治主张 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 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有无 难易 贵贱 祸福都是相互依存 不断转化的 2 庄子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贵贱 大小 生死 荣辱等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法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

8、将 法 术 势 三者结合起来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4 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为墨子 他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力 节俭 等 墨家思想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在当时影响很大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自汉代以来 由于受国家重农抑商和 独尊儒术 政策的影响 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墨家思想逐渐没落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中相反的观点 1 在治国上 儒家主张实行 仁政 反对严刑峻法 而法家主张法治 强调严刑峻法 2 在人性上 孟子主张 性本善 而荀子主张 性本恶 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荀子主张

9、制天命 而庄子主张 顺自然 4 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强调社会责任 而道家主张 逍遥 的人生态度 强调 超脱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影响1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 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被重视的原因孔子提出 仁 的学说 要求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

10、认为 民贵君轻 主张 仁政 这种温和的思想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 实现统一的需要 因为在那个特定时期 群雄争霸非常激烈 局势变化反复无常 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实现自己利益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 所以实施起来容易 见效较快的法家 纵横家 兵家等的理论就备受各国君王的青睐 返回目录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1 历史背景 1 汉武帝即位初期 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加剧 匈奴为患 2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学派 无为而治 的思想而采取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汉初的 无为而治 思想强调 无为

11、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倡导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3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的需要 4 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思想 新儒学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核心主张及作用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关秘籍 2 特点 1 从思想内涵看 糅合了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思想 2 强调君主权威 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 宣扬君权神授的同

12、时 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 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维护现实政治 3 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有利于巩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并付诸实践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关秘籍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

13、标准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1 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汉武帝需要新的学说来加强统治 2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 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使其具有综合性 时代性和实用性 3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返回目录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标准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1 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汉武帝需要新的学说来加强统治 2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

14、说 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使其具有综合性 时代性和实用性 3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一 理学兴起的背景1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 信徒众多 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又称 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3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即尊道 礼佛 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考点三宋明理学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程朱理学1 主要代表 北宋的程颢 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 思想主

15、张 1 程颢 程颐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 把知识 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认为 进学则在致知 穷理格物 掌握天下之理 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2 朱熹 理学之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认为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地位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 特点 融合佛 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儒学走向成熟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通关秘籍 三 陆王心学1 创立及含义

16、1 陆九渊 地位 心学的创立者 主要思想主张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心 就是 理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王阳明 地位 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主张 吸取佛教的 心外无佛 即心是佛 思想 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 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发奋立志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2 评价 1 积极方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了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体现了务实和自强的精神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 消极方面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观念 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0属于封建糟粕 应予以批判 抛弃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继续学习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返回目录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历史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四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