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6232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李伟忠(名师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让美感铺满课堂李伟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对于古诗,大家会的肯定不少,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听。生: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生: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师:咱们一块儿把这首诗背一遍。(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也与庐山有关。(板书:庐山)师:对于庐山,你都知道些什么?生:庐山又名“匡山”。生:我知道一句诗:“匡庐风光甲天下”。师:大家知道得很多。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庐山的风光片吧。(师生观看庐山风光片)师:片子看完了,庐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庐山?生:巍峨壮丽。生:风景秀丽的庐山。生:这是一

2、座高耸入云的庐山。师: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觉得自己对庐山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于是感慨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屏幕显示诗歌)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的题目。生:题西林壁。师:注意“题”的后面稍作停顿,我们一块儿来读一遍。(生齐读)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春江花月夜音乐起,学生自由练读后,指一生读)师:大家请看这两个字,(屏幕显示两字的注音)“岭”“峰”都是后鼻音。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诗?生:横看成岭侧成峰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缘”。请同学们用部首查字法从字典中

3、查出这个字。(生动手查字典)师:查好的同学请看第二个问题,“缘”字的第四笔名称是,第五笔名称是。生: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折。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缘”字,其他同学跟着写,边写边说出笔画的名称。(一生上黑板书写“缘”)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再练写一遍。师:写好的同学,轻轻地读读全诗。看看能读懂些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流)师:同学们都读懂些什么?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之所以没有看到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置身在庐山当中。生:我读懂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庐山都不一样。师:你是从哪句诗中读出来的?生:“远近高低各不同”。师

4、:不错,你真会学习!还有谁来说说?生:横着看庐山是“岭”,侧着看庐山是“峰”。师:“横着看”是在哪儿看?生:(齐答)正面。师:对了,从正面看庐山是“岭”,侧面看庐山是“峰”。(师板书:岭、峰)师:“岭”“峰”都是“山”字旁,显然都与“山”有关,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通过查字典、画图来研究这两个字的区别。(学生查字典,画图)师:谁想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同学从字典中找找它们的意思。(请一生在黑板上画图)师:查到的同学先说说。生:“岭”是“山脉”的意思,“峰”是指“高而尖的山头”。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画的图。师: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峰”,怎样的“岭”?生:“岭”是连绵起伏

5、的。生:“峰”是高耸入云的。生:我觉得“峰”是陡峭不平的。师:对了,从正面看庐山是这样的(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这样的(高耸陡峭的)山峰。师:那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是怎样的情形?请你展开想象,试着说说看。(出示填空:从远处看,庐山;从近处看,庐山;从高处看,庐山;从低处看,庐山)(生练说后交流)生:从远处看,庐山很小,从近处看庐山很大。从高处看庐山很低,从低处看庐山很高。(生笑)师:谁能选择更具体的形象说说?生:从低处看,庐山就像一个巨人耸立在我们面前。生:从近处看,庐山像一块巨大的石板,我们的双眼都包不住它。生:从近处看,庐山顶天立地,像个巨人。生:从高处看,庐山像湖面

6、泛起的层层波澜。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看到的情景都不一样。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这么多同学的发言?生: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同学们,古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我们理解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师:我们已经理解了第一、第二句诗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说说第三、第四两句诗的意思。先在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师展示填空:,是因为。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生练说后交流)生:之所以作者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自己就处在庐山中。生:因为作者身处在庐山这座山中,所以他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生:诗人看不见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他就身处在这座山中。生:诗人自己身处在这座山中,

7、所以看不见庐山的真面目。师:说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给想个办法,把你的办法悄悄告诉你的同桌。(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师:谁愿意告诉我?生:可以乘坐缆车在高处看庐山。生:站在离庐山远一点的地方,站在高一点的地方看庐山,可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生:从各个角度看庐山。生:绕着庐山转一圈。生:乘坐直升飞机看。生:用摄像机把庐山的所有景色全部拍摄下来,回家再细细地看。师:我们来综合大家的好主意,尝试把刚才说的办法写成一句诗。(出示填空:,才识庐山真面目)(学生动笔写后交流)生:只有走遍整座山,才识庐山真面目。生:乘着飞机看庐山,才识庐山真面目。生:各个角度来观望,才识

8、庐山真面目。生:四面八方看一看,才识庐山真面目。师:看来大家对庐山的理解都不错。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咱们的朗读就能更深一步了。老师提供四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待会儿咱们配乐朗读。(生兴致勃勃地练读)(一生配平湖秋月朗读)(一生配春江花月夜朗读)师:读得这么传神,应该把掌声送给你。(学生鼓掌)(一生配渔舟唱晚朗读)(掌声)师:还有谁愿意读的?哎哟,这么多人想读!能不能把机会让给老师?生:(齐答)行!(师配渔舟唱晚,富有感情地朗读)(生鼓掌)师:谢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读?师:这么多同学愿意读。这样吧,老师还带来几首介绍庐山的诗:望庐山五老峰登庐山庐山诗等,请大家选择

9、你最喜欢的一首来读读。(师出示诗篇,学生自主练读)师:谁先来?生:我读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掌声)生:我选择平湖秋月配乐读庐山独夜: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师: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夜的宁静。生:我读庐山瀑布: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歇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生:我读庐山诗: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师: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接下来我们听到的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师带领学生唱歌曲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