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61897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必修一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 第2课时辛亥革命 基础攻关 一 背景1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2 清政府内外交困 试图通过 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二 准备活动1 组织准备 1905年孙中山在 成立 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为宗旨 以 为机关刊物 2 思想准备 同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 3 军事准备 举行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兴等发动的 新政 东京 中国同盟会 民报 广州黄花岗起义 三 过程1 武昌首义 1 年10月10日 起义爆发 2 起义胜利后 成立 定国号为 政体为 2 发展 全国

2、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响应武昌起义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1911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五族共和 3 高潮 1 年元旦 孙中山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 成立 以 为国旗 2 3月颁布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 结果 1912年2月 清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清王朝在中国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月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共和国 四 性质是一次 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 五 功绩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 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君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易混辨

3、析 1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但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也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 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五色旗的含义即代表汉 满 蒙 回 藏五个民族 象征 五族共和 概念阐释 1 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894 1912年 以孙

4、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2 清末新政 又称庚子新政 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1901年 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主要内容有 编练 新军 发展工商业 废科举 办学堂 派留学 改革官制 制定现代法律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自由发展 推动了中国法律 政权机构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推动了新学教育的兴隆 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爆发 但也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崛起 方便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 预备立宪 是1905 1

5、911年 清政府迫于压力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行政改革 包括司法改革 教育改革 其核心是官制改革 二是设立议会 三是实行地方自治 1911年 皇族内阁 的出现证明了 预备立宪 是一场骗局 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 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4 北洋军阀 民国军阀势力之一 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死后 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 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 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 又有北洋军阀政府 简称北洋政府 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

6、也称北洋军阀 图解识记 辛亥革命 考点突破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请愿 诉讼 考试 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自 临时约法 史料二民国初年 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 不少报纸以 民主 民权 民国 国民 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但报纸发表之意见 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几乎下等之苦力 亦受其宣传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主题 问题 据以上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提示 1 史料一体现了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天赋人权等思想 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 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

7、制 2 史料二从思想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主 民权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拓展深化 1 多角度认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直接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根本目的 2 思想 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如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 孟德斯鸠 人民主权 卢梭 天赋人权 伏尔泰 等 3 内容 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 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4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成为近代中国民

8、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2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对点训练 1 2016 张家界一中 钱谷风在 清王朝的覆灭 中说 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 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 民族主义 其他民权 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这说明辛亥革命 A 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 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B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D 实现了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B 解析 辛亥革命完成了民族主义 不等于解决了近代困扰中国的民族问题 故A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是其最直接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故B项正确 辛亥革命后建

9、立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空有其形 故C项错误 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的革命主张 故D项错误 2 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 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 电告各省都督 中华民国 改用阳历 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 A 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 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D 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解析 辛亥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社会革命 改用阳历 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 B项中 已深入人心 D项中的 得以实现 以及整个C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本题选A 方法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 公元X年 民国X年 1911民国X年 公元X年 191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