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61354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的通 知各单位:为适应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健全防冲管理工作制度,使防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附件:*矿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 *公司 2017年9月28日 *集团*公司 2017年9月30日印发 - 51 -附件*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综合管理制度目 录一、微震系统分析处理制度- 5 -二、应力监测系统预警汇报制度- 6 -三、冲击危险性预测分析制度- 6 -五、监测

2、系统巡回检查制度- 9 -六、预测预报制度- 9 -七、监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12 -八、预警处置及效果检验制度- 13 -九、措施效果检验评价制度- 14 -十、信息报送及发布更新制度- 16 -十一、设计规划管理制度- 17 -十二、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与归档制度- 18 -十三、例会制度- 19 -十四、隐患排查制度- 21 -十五、事故分析和汇报制度- 22 -十六、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4 -十七、工作组织协调制度- 25 -十八、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27 -十九、教育培训制度- 28 -二十、冲击危险区域交接班管理制度- 30 -二十一、设备、物料生根制度- 31 -二十二、躲炮

3、制度- 33 -二十三、人员准入和管控制度- 34 -二十四、工程量化考核制度- 35 -二十五、技术措施编制审查制度- 37 -二十六、技术管理制度- 39 -二十七、技术责任追究制度- 41 -附图1: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流程图- 43 -附图2:措施编制工作流程图- 44 -附图3:措施补充/修订工作流程图- 45 -附图4:日巡查工作流程图- 46 -附图5:数据资料分析流程图- 47 -附图6:危险信息处置流程图- 48 -附图7:冲击地压治理工作流程图- 49 -附图8:设备移撤处置流程图- 50 -附图9:网上发布信息工作流程图- 51 -附图10:技术措施落实工作流程图- 52 -

4、一、微震系统分析处理制度第一条 监屏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发生微震事件时立即处理数据,完成微震事件定位后,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能量等信息情况。第二条 微震系统监测到大能量微震事件时,监屏人员要在10min内确定微震事件的相关参数,并立即通知防冲科和调度值班主任。第三条 调度值班人员接收到通知后,立即安排相关单位对事件发生地点附近煤巷区域采取钻屑法监测,并通知防冲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生产(掘进)矿长。第四条 当微震监测采煤工作面发生105J以上(掘进工作面发生104J以上)能量事件时,调度值班人员及时下达停产命令,将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全部撤出,并下达预警通知单。第五条 相

5、关单位接收到大能量事件通知后,立即对事件附近巷道采取钻屑法监测,确定应力集中情况和危险区域并报防冲科和调度室。第六条 防冲科收到通知后由专人下井对事件附近采掘区域进行查看,认真记录现场破坏情况,及时上报调度室、防冲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生产(掘进)矿长。第七条 防冲科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发生微震事件区域进行分析,结合钻屑法监测、应力监测等手段判断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第八条 防冲科对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微震事件建档备案,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能量、震级、震源位置、现场破坏情况等信息情况。二、应力监测系统预警汇报制度第一条 当应力系统发生预警时,监屏人员要立即通知防冲科和调度室,并对预警情况做好记录,记录内

6、容包括时间、地点、预警编号、处理人员等信息情况。第二条 调度值班人员收到预警通知后,立即通知工作面所有人员,并安排不超过3人对预警点前后10m范围采取钻屑法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报防冲科。第三条 防冲科收到通知后由专人下井对预警测点附近区域进行查看,认真记录现场情况,并及时上报调度室、防冲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生产(掘进)矿长。第四条 当钻屑法检测出现黄色预警时(出现红色预警停止工作面生产),报总工程师确定解危方案,解危措施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第五条 防冲科组织人员对应力系统预警进行分析,结合微震监测、钻屑监测等手段判断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三、冲击危险性预测分析制度第一条 为准确及时掌握矿井防

7、冲工作形势,及时处理各类不安全因素,牢牢掌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主动权,提高矿井防冲工作水平,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防冲科负责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公共巷道的冲击危险性预测分析工作,发挥协调和指挥的枢纽作用,督导相关单位做好协调、排查、处置工作,切实把不安全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力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第三条 防冲科负责对矿井冲击地压隐患负责全面预测分析,并将预测分析结果报防冲副总工程师。第四条 防冲科负责做好冲击危险性预测分析收集工作,全面排查矿井范围内各类不稳定因素,以便准确掌握受冲击地压威胁的区域,同时及时向防冲副总工程师和矿总工程师报告,做

8、好应对冲击地压事故的准备,有针对性地建立处置方案。第五条 冲击危险性分析预测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四点:(1) 矿井防冲工作的总体形势、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2) 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3) 冲击危险区域的基本情况、监测情况,以及可能引起冲击事故的不安全因素;(4) 易发生冲击危险预警的区域分布和类型特征;应力、微震、钻屑法等监测情况;区域性或阶段性普遍出现的问题;问题突出的区域或单位;由于公共区域巷道变形引发的预警等等四、监测数据存档制度第一条 为保证日报表电子版和纸质版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监屏人员要及时备份已定微震事件,删除干扰事件。第二条 监测设备位置变更后,防冲科及

9、时更改坐标,并对变更内容详细记录。第三条 监屏人员每日及时按照规定时间对各系统监测数据等进行记录,每月对记录分类保存。第四条 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管理。第五条 防冲科每月对日报表电子版和纸质版分类存档,并做好纸质版数据的防盗、防火、防虫、防潮工作,定期检查纸质版保管工作。 第六条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执行全过程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第七条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第八条 各项数据和记录不经有关领导批准,不擅自对外公布。第九条 防冲各类数据资料电

10、子版,保存三年以上,日报表文字分析数据保存一年以上。五、监测系统巡回检查制度第一条 为保障安全监控系统及数据传输的正常运行,执行监测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系统维护应由培训合格后的人员担任。第二条 系统维护人员应保证每天对各种传感器、线路及设备巡检一遍,覆盖率达100%,每天巡检结果应及时填写在日巡检记录表中。第三条 每位系统维护人员应根据指定的各自巡检范围,认真对线路及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能处理的立即处理,现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向防冲科汇报。第四条 系统维护人员应保证巡检后的监测设备完好率达100%,设备面貌清洁,线路吊挂符合规定。第五条 巡检过程中如发现使用单位人为损坏设备和线缆的现象

11、,及时向防冲科汇报,说明损坏程度和维修所需材料,以便维修处理。第六条 巡检过程中以“三不伤害”为基本要求,加强自主保安意识,行走及检查时严禁违章。六、预测预报制度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防冲基础工作,对生产区域防治冲击地压提出预防处理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冲击危险的监测预报每天以监测日报表的形式进行预测,每周以防冲副总周例会的形式进行预测,每两周以总工程师防冲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预测,每月以矿长冲击地压管理会议的形式进行预测。第三条 冲击危险程度可以采用经验类比分析法、钻屑法、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等方法确定,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冲击危险性临界指标,并存档备案。第四条 用经

12、验类比分析法评定冲击危险级别时,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2)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3)煤层老顶为厚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4)孤岛形、半岛形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5)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6)褶曲和断层地质构造带。(7)煤炮剧烈、频繁。(8)巷道煤(岩)体位移量。第五条 钻屑法监测采用直径42mm的钻头,施工时记录每米钻进时的煤粉量,接近或超过临界指标时,判断为有冲击危险;记录钻进时的动力现象,如声响、卡钻、钻孔冲击等现象,作为鉴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第六条 防冲科根据钻屑法、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变化

13、情况对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进行预报。第七条 通防防冲工区保证系统24小时连续监测, 当监屏人员发现系统异常时及时联系区队值班人员并报调度室和防冲科。第八条 防冲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冲击地压事故记录卡和冲击地压事故统计表。第九条 冲击地压发生时间、地点、破坏程度等情况由防冲科立即向安监处长、总工程师、生产(掘进)矿长、矿长汇报。第十条 对其他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如孤岛工作面、高应力集中区、构造应力区、边角煤采空区大面积悬顶、沿空掘巷等,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地点,并由防冲副总工程师确定防治冲击地压专项措施。第十一条 在受冲击地压威胁的采煤工作面,坚持顶板动态监测,结合工作面初

14、次来压及周期来压,进行冲击危险预测预报。第十二条 当监测到井下应力变化异常、煤粉量超标、微震事件能量超标等有冲击危险情况时,防冲科立即进行分析,并书面通知有关单位采取预防措施。第十三条 由于冲击地压的突发性和多变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预测预报资料、图表不断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第十四条 预报内容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等,防冲科根据现场情况做到准确预报,预报不具有完全的准确性。第十五条 防冲科做好预测预报资料整理、报送、存档等工作。七、监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第一条 设备发生故障后,监屏人员及时通知通防防冲工区和防冲科,系统维护人员对设备故障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抢修措施,积极组织抢修。如当班人员无能力处置时及时上报所在区队或监屏人员,加强维修力量。第二条 一般设备故障由设备所在单位的设备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处理;重大设备故障由通防防冲工区系统维护人员处理;特大设备故障由防冲科主持,由设备所在单位、通防防冲工区、设备厂家等部门支持实施。第三条 故障处理完后要对故障分析,总结故障发生的原因、类别、部位、时间间隔,找出发生故障的根源,制定防范措施。对设备故障分析是设备故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不以任何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