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19660244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例文 新课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回顾课文 海上日出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海上日出 一文中作者按照日出前 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时间顺序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太阳的颜色和光亮的变化 突出了 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 这一主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 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 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 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最后写出洞 写作方法 两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按一定的顺序 习作例文 颐和园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二百七

2、十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 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

3、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 堤上有好几座式样 不同的石桥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 远远望去 岛上一片葱绿 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 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 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七月的天山七月的新疆 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太阳下 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

4、 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 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 饮马溪边 你骑在马上 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 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 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 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重重叠叠的枝丫 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 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 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 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 萦绕着每

5、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霞光 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学习例文 学习 颐和园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这是 的颐和园 美丽 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 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6、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 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昆明湖 长廊 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路线图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又是怎样将景点写清楚的呢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 长廊 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 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

7、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第1句 来到有名的长廊 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 还总写了长廊的 长 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 长 间数多 的特点 用横槛上的画 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 美 万寿山脚下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联系旁边的批注 抬头一看 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 视角也有变化 作者写佛香阁 突出了它位置很 高 从 耸立 和下文中的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可以感受到 昆明湖 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

8、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 静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 静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默读旁边的批注 有什么收获 作者用 镜子 和 碧玉 来比喻昆明湖 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 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这是他的见闻 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 将昆明湖 静 的特点写清楚的 学法总结 学习 颐和园 时 我们先找出中心句 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 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 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自学 七月

9、的天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中心句 过渡句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 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 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路线图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主要景点及特点 进入天山 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 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 山脚下的溪流 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非常有条理 再往里走 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 用 蜿蜒无尽 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 以林间只 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来衬托它的稠密 走进天山深处 主要写了野花 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锦缎 像霞光 像彩虹 多美呀 总结运用 学习了两篇例文 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写法 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 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 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学以致用 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 如早晨的校园 公园的景物 节日的夜晚等 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安排明确的线索 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