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593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目答问》在古籍中版本学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书目答问 在古籍中目录学中的作用天津图书馆 常虹文摘:书目答问系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五卷,清张之洞著。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河北南皮(今仍属南皮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 1837 年),卒于清宣统元年(公元 1909 年),同治进士,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为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任四川学政时,委托缪荃孙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开列阅读书目,遂成书目答问一书,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 。此书驭繁就简,慎择约取,选录了历代流传至今的重要典籍二千二百馀种,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之外,另设丛书、别录两部,是对传统分类法的突破。其中, 四库全书所未收者

2、占十之三四,重要书目下作按语,附有初学读本,方便读者略识门径。张之洞在给王懿荣的书札中谈及此书说:“其去取分类,即偶加注记,颇有深意,即是无数语言,非仅止开一书单也。 ”书目答问问世后很快就风行海内,数次印行,并且出现了多种翻刻本。李元度说,当时的读书人家中几乎是“家置一编” ;陈垣晚年回忆,自己之所以对四书五经之外的学问产生兴趣,便得力于书目答问 ;胡适于 1923 年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列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 书目答问列在首位。其时正值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学术即将发生转型,张之洞欲力挽狂澜,别寻出路,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属于“清流”一派。其书目答问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导引、

3、规范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知识世界轰毁前夜的读书生活和思想塑造,使得以传统经学为主体构筑起的学术世界,在晚清仍然相对稳固地运行着它的轨迹,从而也使得书目答问在社会性与学术性这两方面达成了完美的一致。该书最早于光绪二年(1876)在四川成都大字写刻初印,光绪三年(1877)原刻本经作者勘定,增补二十馀处,于是有了原刻初印本和后印改定本的区别。以后五十年间各地翻刻重印大率不出这两个版本。光绪五年(1879)在贵阳刊印的王秉恩校刻本,即据后印改定本校正凡二百八十馀处。光绪二十三年(1897)河北莲池书院刊印的卢靖慎始基斋丛书本,则据原刻初印本重刊,校补七十馀条。此外还有张振佩眉批的光绪二十三年

4、新化三味堂校刊本,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 ,叶德辉的书目答问斠补等。1931 年南京国学图书馆排印出版了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 ,补录图书一千二百种左右,还补足或纠正了答问漏略或讹误的书名、卷数、作者姓氏、刻书年代近百处,大大提高了原著的学术参考价值。 补正有 1963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柴德赓校本和 1983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鹏校本。 书目答问的编订与索引 张之洞所编的书目答问五卷,附录两种,正式刊行于前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 。九十多年来,成为读书界最流行的目录书。经营国学书买卖的商人学徒,也人手一编。前后翻印不下数十次。江人度、叶德辉、范希曾等先后作过重要的补订。最近香港王绵先生编

5、了书目答问补正的书名人名索引,并重排全书,各附号码,可以说是书目答问最新最便实用的本子,本年四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印行;承中央研究 院院士周法高教授的好意,寄我一部,请写书评,因而我想把本书的关系文献,和索引的优点作用,撮要说一下:一、书目答问的编辑张之洞编书目答问的用意,见于光绪元年他所写的书目答问略例,目的在向四川的秀才举人指示作学问的门径,井介绍新书。书目分类列举国学书两千二百多部。那时候张年三十九岁,职衔是提督四川学政侍读衔翰林院编修。同时著有车酋轩语,是作学问的浅说。光绪二年闰五月,张按试重庆时,曾有一封长信给在北京的工懿荣,请王为他校补初印本。(此信本集未收,陈垣得之于北平市

6、L,曾发表于天津大公报的图书副刊第一二六期,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刊。沔阳胡钧编张文襄公年谱卷一第十九页录人) (注一)原文如下:弟在此刊书目以示生童,意在开扩见闻,一指示门径,二分别良木苦,三其去取分类,及偶加记注,颇有深意,非仅止开一书单也。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书精美,而重刻或访刻之。特自知谫陋,以职司所在,不敢谦避。其间舛漏必多,特寄上一本,请为补正至感。补正后请疏于别纸,分条速即寄川,以便改补。又一本一函寄缪小珊进士,望转交,属其订正,亦即详列见覆为要。此物可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差不得已也。或与潘少宗伯一现,必无暇详览,但能指摘其体例大端亦好。所以不迳寄青,嫌于自炫。如非同道,

7、不必与着,免致徒招唇舌。然此举作法自敝,于买书大不便矣。 又车酋轩语一本,说更浅陋,亦是一览。此真是告示公牍一例物事,本不足登大雅之堂,不过欲使执事知弟在此劳精敝神,舌敝 盾焦,大率皆为此等事。此物虽潘宗伯亦不可与看,见之徒令其骂耳。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人,以金石训诂之学知名,是张之洞的续弦妻兄,却少于张八岁,后来光绪六年中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死于庚子之乱,溢文敏。刻有天壤阁丛书,著有天壤阁杂记等书。潘少宗伯是指吴县潘祖阴侍郎。潘祖阴是金石收藏家,刻有滂喜斋、功顺堂丛书;后来官至工部尚书,卒溢文勤。张和潘是在北京时的好朋友。书目答问史部金石类,一定有潘的鉴定。王懿荣那时候还没有中进士,生活闲散,

8、以他和张的特殊关系,在北京查书的方便,对于书目答问定本可能有广范围的帮助。缪小珊进土名荃孙,字莜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县人,时官翰林院庶吉土。缨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 0 八)为仁和谭献作半严听所见书目序说:同治甲戌,南皮师相督四川学政,诸生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者为善;谋所以加惠蜀士,于是有书目答问之编。 时馆吴勤惠公(棠)督署,随同助理。甲戌是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 。张之洞于同治十二年十月简任四川学政,次年始编书目答问,时年三十八岁。缨荃孙生于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 ,少张七岁,时年三十一。夏孙桐作缨艺风先生行状(民国二十年作,见碑传集补卷九)说:张文襄公视蜀学,执蛰门下,为撰书目答问,如

9、为目录之学。(注二)从以上资料,可知书目问答的主旨体例是张之洞定的,缪荃孙是助手。从助编书目答问才治目录之学。缨于同治六年在四川以寄籍华阳中举人,光绪二年成进土,助编初稿时他还是举人,到光绪二年张之洞请他校订初印本时,缪已甲科及第,任官翰林院了。开馆大课,以重修庶常馆赋命题,擢第一。次年散馆一等,授编修,在馆职殚心著述,暇即日涉海王村书肆,搜访异本,典衣购取,知交通假,钞校考订,目益博通。(见夏撰行状)缪荃孙之成为渊博的目录学者,是人翰林,饱读北平琉璃厂典籍以后的事。海王村是琉璃厂一部分地方的名宇。琉璃厂是北平的文化街,新旧书店的集中地。艺风老人自订年谱,记编书目事稍简单一些。以后张之洞发展成

10、为政治方面的要人,缪艺风成为纯目录文献研究者。缪任京师图书馆监督,主编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创办江南图书馆(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的前身) ,收购钱塘丁氏八千卷楼书,刊行艺风问的价值,也乐意把编辑责任归到缪小珊的名下。陈衍作张相国传说:遂督)川学 ,著车首轩语、书目答问教土。道咸以来,土溺于陈腐时艺,愈益不学。自是后进乃略识读书门径。有诋书目不尽翔实,稿非己出,然不害其励学爱士勤勤意也。(注三)民国十八年范希曾跋书目答问谓张氏书目答问出缪莜珊先生手 ,民国二十年五月柳诒微序书目答问补正谓: 文襄之书,故缨艺风师代撰。杨阴深编中国学术家列传说: 学政张之洞礼重之,为撰书目答问以教士。上海翻印的书目答

11、问甚至于直书缪荃孙撰。日本人编的大汉和辞典五卷九七五页书目答问条下,也注一说缪荃孙代撰 ,都是不合事实的。书目答问在内容上学术主张上,和张之洞的车酋轩语劝学篇是一致的相呼应的,和缪荃孙的学术主张,却不一定全同,所以这书还要算是张之洞的著作,不能作为缪荃孙的主编。夏孙桐编清儒学案,把缪荃孙附于南皮学案下,倒是有相当道理的。 二、书目答问的补订书目答问的序例,是写在光绪元年九月;王懿荣、缪荃孙等看到初印本,是在光绪二年闰五月。四川精刊本以外,有以下各种重要版本:光绪五年王秉恩在贵阳刊本,改正张氏原刻之误约三百条。范希曾氏补正本,多未照改,可能他未见贵阳本。柴德瘐有记贵阳本书目答问兼论答问补正一文(

12、见北平刊辅仁学志十五卷一。二期合刊) 。民国四十六年五月,台北艺文印书馆印行巾箱本校订书目答问补正,系由台静农先生就柴校贵阳本移录,并加以补订者。 光绪五年湘乡成邦干重刊本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仲夏上海蜚英馆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戌戊山西浚文书局刊本(张之洞于光绪七年十二月至十年四月曾任山西巡抚)光绪二十年仲秋汉)JI 江人度笺补本光绪中沔阳卢靖刻慎始基丛书本,民国十二年重印。第三十四册有清赵祖铭撰校勘记一卷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八月叶德辉撰书目答问校补,见自园读书志卷四;又见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刊三,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刊。民国二十年南京国学图书馆印淮阴范希曾补正本,有辛未(一九三一)夏五月柳治微序,末附录

13、王焕穮撰范君墓志铭。范希曾字耒研,毕业南京东南大学,别著有南献遗微一卷,评清史稿艺文志一卷,天问校语一卷。民国五十一年七月台北新兴书局影印补正本,加总页数,删去附录两页。 范希曾氏卒于民国十九年七月十日,他所补的书,共约二千余种,大部为光绪二年(一八七六)以后,到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以前,五十余年中新著和新印行的国学书。范氏的补正,以南京国学图书馆为凭藉,柳诒微先生等为顾问,见闻颇广,别择亦精,可与原书媲美。所以使原书的生命延长了半世纪。三、书目答问补正索引书目答问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却是一部极不便于检查的书。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是一种历史习惯的累积,不是理则学的区划,许多部类名称给它下定

14、义作说明,都很困难,让现代学生理智地接受这些术语,触类旁通,应用自如厘不容易。譬如诗经楚辞性质都是文学作品的汇集,一在经部,一在集部;理学家的文集,和子部的儒家类,也容易互相牵混。后才子传在史部传记类,而国朝诗人微略却是在集部诗文评类;山海经属于古史,还是属于地理或小说,是很难决定的。工绵先生所编的索引,包括书名人名两种,附印原书,-一加以号码,成查一个作广雅的张揖,人名索引和补遗里都没有,所以推想遗落的书名人名也许还有。四、书目答问的批评中国人的传统态度是鸳鸯绣取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所以个人的书斋普通是不给客人看的,藏书家编书目,一向来注重善本、古本、珍秘本,为初学人门的书目是极少人肯

15、开的,因为挂一漏万,仁智歧见,人主出奴,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张之洞敢公开他作学问的知见书目,分流派,记版本,说的平实而明白,就很难得了。他把那些死读八股墨卷的村学究,拉上学问的路,而且千门万户,洞开底蕴,任人选择,把清代的考订学理学词章学普遍化大众化,可以说是深入而浅出。他说:经学小学书,以国朝人为极,于前代著作,撷长弃短,皆已包括其中,故于宋元明人从略。又说: 大抵微实之学,今胜于古。即前代经史子集,苟其书流传自古,确有实用者,国朝必为表彰疏释,精校重刻。凡先正未言及者,百年来无校刊精本者,皆其书有可议者也。他对于的分别,是有明观念的。陈衍说张氏:提倡朴学,才华次之。中目里对于天文算法医家农家

16、,乃至于谱录金石的书,郑重选列,都可见此种倾向。陈宝琛说他:为学兼师汉宋,去短取长,恶说经袭公羊,文字抚抚六朝,谓为权诡乱俗。(注四)这大概是他晚年对于康梁一派学术和工阎运章太炎一派文士所起的反感。在书为一种结帐式的整理,某种书收了没有,某人有多少关系书被著录,一览可知。人名索引中,于书名之下加注等字样,极见细心。有了这本书,书目答问补正就更通俗化实用化了。书中附录原书勘误表、原书未刊诸书、今有传本者表;凡范氏原书中省略之字,均行补出,用方括弧为识;尤增加本书的学术气氛。本书一个显著的缺点是两种索弓嘟有补遗,而且补遗的分量相当多。排印中发现了遗漏,应当补人改拼版,不应当把一种索引弄成两个索引。我偶然目答问里,对于公羊派的经学家庄存与刘逢录等的著作和骄文家作品,并无排击屏斥形迹。佛道书,儒家以外的子书,乃至于术数书,外国人所著天文算术书,都采人一部分,都可见他的求博闻,奖闳通。书目答问不收戏曲和通俗小说书,要算一大缺点。范希曾氏在总集词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