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965532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的断句、简答2实战演练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练专题汇编一、(2018常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13题。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万物生焉。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节选自姚鼐复鲁絜非书)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答案: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2“五

2、音十二律”中,五音包括 _、_、羽、角、徵。答案:宫商3用自己的话简述姚鼐“阴阳刚柔说”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中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答:答案:文有阴阳,阴阳混杂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极端,刚和柔只有一种而另一种丝毫没有,和那种不刚不柔的都不可称为文章。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我听说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阴阳刚柔罢了。文章是天地的精英,是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阴阳刚柔,起初是两个方面,上天把它们糅为一体,但气有多有少,有进步有不足,那么品类等次就有亿万,万物就生发出来了。文章富于变化,也是如此。混杂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极端,刚和柔只有一种而另一种丝毫没有的,和那种不刚不柔的都不可称为

3、文章。现在那些粗野的俗人和小孩子听音乐,认为是歌声和弦乐管乐的汇聚;假如懂音乐的人去听,那么五音十二律,必定一一区别,耳朵一听就能分辨。论文的道理难道和这个有什么不同吗?二、阅读材料,完成46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答案: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5

4、文中“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指_、_两个典故。答案:屈原放逐(流放)昭君出塞(辞汉)6概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的两种因素。答:答案:景物气候,个人经历。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时用诗来表达哀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有的女子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

5、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三、阅读材料,完成79题。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节选自随园诗话)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解析:此题考查断句能力。此段抓住“谁”即可断开。答案: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

6、/而今之谈格调者8随园诗话的作者是_,他提出的_,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称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解析:此题考查文学知识,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代表作品集。答案:袁枚(袁子才)性灵说9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本文的观点。答: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词句”,可引用文中有总结性的句子,“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答案: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杨诚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要知道,有了性

7、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诗三百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接率真表达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许浑说过:“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四、(2018镇江市高三检测)阅读材料,完成1012题。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选自文心雕龙熔裁)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答案:故能首尾圆合

8、/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11.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朝的_。答案:南北刘勰1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中“三准”的具体内容。答:答案:根据情理来确定体制;根据内容来选择事例;选择文辞来显示要义。在开始构思的时候,往往苦于文章辞采的繁杂,内心不能像天平那样可以准确地衡量,对一些问题的估计看法势必出现有轻有重的毛病。因此要写好文章,先要标立三个准则:第一,根据文章情理来确定体制;第二,根据内容来选取材料;第三,撮取辞语用以突出文章的要义。然后舒展文辞华彩,铺陈文章的思想内容,去芜存菁,调节文采,像好的木材,墨线以外的已经砍削去掉,所以文章能够首尾呼应,圆通相合,条理连贯,体

9、统有序。倘若没有先确定这些准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杂乱的念头纷纷涌现,那么不合准则的异端东西,必然会丛生沓至,那文意多余的地方必然很多。五、阅读材料,完成1316题。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选自王荆公旁听文史)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解析:抓住“然”和“公”“莫”即可断开。答案: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1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大家指哪些?答:

10、解析:注意区分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和宋朝的作家。唐朝只有韩柳。答案: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15文中的地名“金陵”就是今天的()A苏州B杭州C镇江 D南京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生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名要加强记忆。16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时写的一首词,该词选自王安石的哪部作品?答:解析:此题考查文学知识,有点难度。答案: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罢相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人缓慢地问他说:“你也懂得文史?”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

11、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恐惧不安,惭愧地低着头离开了。六、阅读材料,完成1720题。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故论本事以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节)1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两个“弟子”之间先断开,然后根据动词组句的原则,“不可”前也应断开。答案: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

12、弟子退而异言18文中提及的“传”的含义是_。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典文化常识。“传”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本来意思是为经书做解释。答案:为经书做解释19依据材料,“故论本事以作传”中的“传”是指()A论语 B左传C国语 D诗经解析:选B。左丘明最大的贡献在于左传。20从文中看,左丘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解析:此题难度不大,文段最后说得很明白:“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故论本事以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答案:避免弟子讹传了褒贬史事的真意;表明夫子不用空言来解说经文。周室衰败以后,书籍破残损缺。仲尼想保存前代圣人的业绩,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国,礼节文采都完备,史官有法

13、度,所以让左丘明观看了他们历史的记载,根据所行的事情,依照人道,用成就来建立功赏,根据失败来加以责罚,借日月来确定节气的时间,借助诸侯朝见天子来端正礼乐。有所隐讳贬损的事情,不能见之于书籍,就用口传授给弟子,弟子回去后所说的就互不相同了。左丘明怕他的弟子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见解,以致失去史事的真意,所以研究本来的事实而加以解释,表明孔子是不用空言来解说经文的。七、阅读材料,完成2124题。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