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49520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7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一、资源的特征及分类(一)资源的主要特征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同的形态、功能、用途和价值,但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等共同特征。1、有限性。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既表现在资源总量上的有限性,也表现在可替代资源品种的有限性,而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凸显了这种有限性。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得不够明显。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生活物质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就日趋明显,自然资源供给的紧张状况已经对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生存带来一

2、定威胁。自然资源不断地被人类所消耗,而且消耗速度急剧增长,使自然资源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稀缺的本质特征。就自然资源自身的数量而言,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每个时段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量趋于无穷小,即自然资源表现出稀缺特征。稀缺的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最终的限制因素,制约着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前景。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又是无限的。一方面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和循环性是相对无限的,只要保护得当,可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永续利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的种类、品种,以及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增大。这样就可以扩大资源的来源,发现新的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3、使有限的资源无限地发挥生产和服务潜力。资源开发潜力的无限性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在生物圈中互相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不仅构成生物圈资源的各要素本身形成一个自然综合体,而且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认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系统的每个要素都承担着特殊的作用,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某一要素,系统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原有系统就会出现质的改变。其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是整体性形成的唯一原因。系统各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维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统一整体。如果某一流通环节出现故

4、障,势必影响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甚至使系统发生变化。因此,人类在改变一种资源或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成分时,不可能使其周围的环境完全保持不变;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内部某些要素的改变,必然引起该资源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且一个系统的变化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与之有关的其他系统。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使系统结构稳定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地域性也称空间性或地区性,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平衡,其组合形式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性资源。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的特点,以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地形、地貌

5、、地质条件的不同,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地域差异性最好的例证就是地球上五个地带的划分。各地带之间的资源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分布,有的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有的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制约。不仅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会有很大差异,而且同一种自然资源因受不同属性的地带性规律的影响也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差别。气候、水、土壤和生物的地域分布主要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制约,地质、矿产、地貌等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的控制。此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水平也具有地域性差异。因此,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

6、则,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择优利用。4、多样性。资源多样性表现在资源种类、功能和用途的多样。从种类上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资源可有不同种类,如可再生与不可更新资源、空间资源与物质资源、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等。同时,同一种资源又因其功能的多样性可用于多样的用途。例如,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以及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直接用于人类生活。资源的多用性主要是因为资源构成的成分是多样的,其功能具有多宜性。而由不同物质组成的资源,仍可具有相似的理化、生物及经济特性,从而具有相同的资源功能。有限资源的多用性成为经济学这一学科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正

7、是存在着资源用途上的多面性,才产生了如何将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进行最优分配的问题。这样将有限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一般科学,就是经济分析或经济学。如果一种资源只有一种用途,每种资源只能投入到某一具体的生产过程而不能同时投入到其他生产过程,那么就不会存在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客观上决定了同一资源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配置的竞争性和同一利用方式上不同资源之间的可替代性。资源配置的竞争性和可替代性,一方面要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所能取得最大效益或社会福利的用途上去;另一方面应在达到既定的配置目标前提下,通过具有相同功能资源之间的替代,使资源投入成本最小。另外,部分资源的多用性具有同时利用上的兼

8、容性,如水资源既可以用于养殖,同时也可以用于观光和一定程度的水上运动。一些矿藏还可以进行多次加工,提炼出不同的工业产品等。这不仅为人们发展多种产业提供了可能,也提醒着人们可根据资源的多用性程度和特点,对区域内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以取得资源配置的综台效益。(二)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按照其属性、用途、种类和产业利用进行分类。1、自然资源按属性分类(1)恒定性资源。恒定性资源指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常称为非耗竭性资源或无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光能、空间资源等。当前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对这类资源的利用也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如大气污染影响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效率;太空垃圾影响

9、人类的太空活动等。(2)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称为可再生资源,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如土壤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如果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破坏了这类资源的可更新再生机制,或破坏了它们复原的环境,它们只能在一次性利用后而枯竭。可更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无论衣、食、住、行均不能脱离对这类资源的利用。这类资源给人类带来福利已持续了百万年,今后仍需为人类永续利用。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掠夺性的经营,对这类资源的永续利用形成了与日俱增的威胁,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处于濒危或灭绝的生物物种日趋增多等,如对这一趋势不加以有效遏制,

10、终将危及全人类的生存。(3)可耗竭资源。可耗竭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过程中,其存量逐渐减少以致枯竭的那一类资源,这种资源的属性是无法再生或更新。如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形成过程极其缓慢,多以万年、百万年计。矿产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对人类而言,其储量可以看作是固定的,一旦被耗尽则无法再生、补充。例如石油、煤等,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时,除其中一部分变成功能做功外,另一部分变化为热能耗散。虽然这种变化未导致地球上碳、氢、氧数量的变化,但被人类利用的这部分石油与煤在自然界已不复存在。2、自然资源按用途分类(1)空间资源。空间资源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空间

11、,包括地面空间、地下空间、水面、水体、天空、海域、太空空间等。人类在土地上种植各种作物,在地面、地下、水中修建各类建筑、工程,在水中航行,在水体中养殖,在空中航运、传送无线电波,在太空中进行宇航探测等都是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空间资源不属于可耗竭资源或恒定性资源,大多是有限的(太空资源,即宇宙空间资源除外)。多数形式的空间资源受到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等国家主权的权属约束,对空间资源的占有使用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2)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指可供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物质性原材料,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按资源的属性分类,矿产资源属耗竭性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中,其存量逐渐减少;

12、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可持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水资源是具有循环特性的可循环资源。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具有排他性。(3)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指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提供有用能的自然资源。目前,人们已发现的能源资源种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4类: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除了直接来自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都是间接来自太阳;二是以地热形式储藏在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如温泉、蒸汽、干热岩体等;三是地球上的核能,包括铀、钚等核燃料;四是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值得指出的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是物质和能量的复合体,其作为能量资源的标

13、志是人类可将其用于能量转化的用途。如按资源的属性分类,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属于耗竭性资源,其他属于非耗竭性资源。(4)环境资源。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环境资源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各种可利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环境资源包括天然的区位地理条件、气候、生物多样性、游憩条件、吸纳人类废弃物进行生态自净的能力等。根据资源属性分类,环境资源属于非耗竭性或恒定性资源。然而,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是属于环境的,环境也是属于人类的。环境以其固有的方式不断控制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也以越来越强的干扰力冲击着自然环境,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乃至破坏,从而使原有环境系统的动态

14、平衡失去恢复的能力。3、自然资源按种类分类(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可以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和条件,主要包括太阳能、热量、降水、风能,以及大气的某些成分等,各种气候要素的数量、组合状况、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1)从长期看,它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就某一时间而言,又是有限的;2)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广泛分布和不均衡性,地球上到处都有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但光、热、水、气流等在大范围内的区域性差异和在同一区域内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多样性普遍存在;3)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和不稳定性,在历史时间序列中,气候具有长周

15、期的重现性,也有短周期的波动性,而一年内光、热、水、气流等的季节变化很大;4)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可取代性,构成了气候资源的整体性和功能性,气候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均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气候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及其功能的发挥;5)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对于气候资源主要是适应性利用,只是在有效范围内,才能施加积极的影响,例如人工增雨、合理的生态改造与建设等。气候资源几乎可以被各种产业活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程度,受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2)水资源。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常以

16、淡水体一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陆地上各种水都处于全球水循环过程中,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径流、蒸发而排泄,并长期保持水量的收支平衡。水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既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体现出水的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和环境功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1)循环性和有限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更新,由于各种水体的补给量是不同的和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数量限度内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由于气候资源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周期变化及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差异,导致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给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3)用途广泛性,水资源用途十分广泛,各行各业和生态环境都离不开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