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45328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第一章 调查介绍一、 调查方法(一) 网民个人调查1.1 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样本规模调查总体样本76,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8,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被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

2、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1.2 抽样方式CNNIC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A。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B。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

3、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

4、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1.3 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1.4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手机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 企业调查2.1 调查对象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2.2 抽样方法本调查采用分层随

5、机抽样。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标准,将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类别: 东部包括10个省市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6个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12个省市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3个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标准,企业法人单位分为十八个行业大类。CNNIC按照各行业在互联网使用情况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将原十八个行业大类合并为九个行业类别:按地区及合并后的行业两个指标进行交叉分层,将总体划分为4

6、*9共计36个层。根据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企业法人单位的省市、行业分布情况,在每层中等比例分配样本量。在每层中随机抽取企业法人单位进行调查,最终有效样本共3000家企业。2.3 调查实施方法本项目采用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如下:1)采取工作日早9点至晚6点拨打电话的方法。2)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3)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4)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并追问到位。5)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

7、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三) 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4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各类大型网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四) 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4.1 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IP地址数据库

8、。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4.2 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来源于:域名数:.CN和.中国下的域名数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库;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来源于域名统计机构WebHosting.Info公布的数据。网站数:由

9、CNNIC根据域名列表探测得到。.CN和.中国域名列表由CNNIC数据库提供,类别顶级域名(gTLD)域名列表由国际相关域名注册局提供。4.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二、 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城镇网

10、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

11、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或,除此以外,,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品牌渗透率:指过去半年内,使用过某品牌的网民数与使用过该类互联网应用的网民总数之比。 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第二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一、互联网基础资源概述截至2014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2亿,拥有IPv6地址18797块/32。我国域名总数为2060万个,其中“.

12、CN”域名总数年增长为2.4%,达到1109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比达53.8% 。我国网站总数为335万个,年增长4.6%;“.CN”下网站数为158万个。国际出口带宽为4,118,663Mbps,年增长20.9% 。二、IP地址截至2014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18,797块/32,年增长12.8% 。全球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4年12月,共计有33199万个。三、域名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2060万个,年增长11.7%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CN”域名总数为1109万,年增

13、长2.4%,占域名总数比例为53.8%;“.COM”域名数量为795万,占比为38.6%;“.中国”域名总数达到28.5万。四、网站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五、网页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页数量为1899亿个,年增长26.6% 。其中,静态网页数量为1127亿,占网页总数量的59.36%;动态网页数量为772亿,占网页总量的40.64%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4,118,663 Mbps,年增长率为20.9%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一、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2014年,台式机

14、、笔记本等传统上网设备的使用率保持平稳,移动上网设备的使用率进一步增长,新兴家庭娱乐终端网络电视的使用率达到一定比例。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43.2%,与2013年底基本持平;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并在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使用率51.0%)、高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元以上网民使用率43.0%)中拥有更高使用率;随着网络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融传统电视和网络为一身,其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

15、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4年12月,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到15.6%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二、 互联网络接入场所2014年,我国网民在家里、网吧、工作单位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与2013年基本持平,在学校通过电脑上网比例略有增长,在公共场所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长3.4个百分点,机场、咖啡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环境的提供,使公共场所成为网民网络办公、娱乐地点的补充。网民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场所三、 城镇电脑网民家庭Wi-Fi接入情况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城镇网民中,家庭Wi-Fi的普及情况已达到很高水平,比例为81.1% 。家庭Wi-Fi的使用对家庭中高龄成员上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推动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城镇电脑网民家庭Wi-Fi接入情况第四章互联网络安全环境一、 互联网安全事件发生情况2014年,总体网民中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我国个人互联网使用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情况最为严重,分别达到26.7%和25.9%,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