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43595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战略定位第一条 公路水路交通是湖北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湖北已形成以京广、京九、焦柳、汉丹、襄渝铁路为主动脉,长江、汉江为主通道,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武汉、宜昌、襄樊等主要机场为节点的综合运输网络。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公路水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已基本缓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吸引外部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产品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湖北在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一个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第二条 湖北具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公路水路交通在全国运输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北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推

2、进、珠江三角洲向北推进的两条推进路线的交叉点上,具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区位优势,长江、汉江和京港澳、大广、二广、福银、沪蓉、沪渝、杭瑞等国家高速公路和8条国道在境内交织,国家高速公路是承载两条推进路线的主要公路通道,横贯湖北的长江是连接长三角和广大西部地区的“黄金水道”。“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使湖北的公路水路交通成为全国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发挥重要的载体作用。第三条 公路交通是湖北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是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石目前全省公路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92.5%、68.8%、50.1%和17.5%。随着湖北综合运

3、输体系的逐步完善,公路交通将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条件,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随着高等级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公路交通将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在更高水平上的衔接,改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条 水路交通是重要运输方式,是湖北融入长江流域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基础通道水路交通在湖北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省水路交通完成货运量为5630万吨/年,位居全国第6,占全省总货运量的13.5%;完成货物周转量313.6亿吨公里/年,占总货运周转量的26%。长江已成为湖北内外物资交流的重要运输通道,是沿江地区大型厂矿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生命线

4、,占集装箱运输90%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湖北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长江流域乃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区的货物交流量和外贸运输量将持续稳定增长,长江水运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二章 现代化目标第五条 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3个层面:基本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入稳定、成熟的发展阶段,具有适当规模、合理结构、有效布局的发达公路网络、航道、港口实体和支持保障系统;实体建设、运输服务和管理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断吸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其运营管理手段,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进程,逐步实现

5、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安全、快速、便利、舒适、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服务。第六条 评价指标公路水路现代化评价指标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机动性、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智能性和可持续性6个方面;对第一层次指标进行分解,形成26个第二层次的评价指标,构成公路水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指标情况见表1。第七条 现代化进程目前湖北公路水路交通的多数指标与现代化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见表2),公路交通方面主要表现在路网总规模不足,高速公路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少,通行政村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低,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低,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厢式和专业载货汽车比例低;水路交通在水运主通道建设、港口机械化

6、、货运船舶大型化、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最大。表1 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评价标准评价特性序号评价指标现代化标准机动性1公路网总里程19万公里2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3二级以上公路里程4万公里4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5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6主航道达标率100%7三级以上航道里程1780公里8五级以上航道里程3500公里高效性9厢式及专用载货汽车比例 70%10港口机械化率90%11货运船舶平均吨位1000吨12水路专业化运输率90%舒适性13高、中级客车比例 80%14干线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100%15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率100%智能性16电子商务率100%17电子政务率100%

7、18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自动侦测率 80%19干线公路路况自动检测率 80%安全性20营运车辆万车死亡人数 80%24货运船舶平均耗能4.5公斤/千.吨.公里25好路率90%26公路绿化率 80%第三章 面临的挑战第八条 存在的主要问题公路和航道技术等级较低。目前全省路网中四级以下公路合计约占路网总里程的73%。这个比例在中部9省区中仅低于江西和湖南,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也只有5个省区市高于湖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湖北公路等级结构发展不平衡。全省六级以下航道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74.3%,多数航道处于自然状态,还有41.4%的航道为季节性航道。江汉平原骨干航道网中的80%以上航道未达到规划标准,难以组

8、织高效、经济的直达运输。表2 公路水路交通部分指标现代化实现程度指标2002年值现代化标准值现代化实现程度公路网总里程 (万公里)8.6(16.2)1945.3%(85.3%)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943500018.9%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万公里)1.29432.2%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95.310095.3%行政村班车通达率 (%)81.510081.5%主通道达标率 (%)2510025%三级以上航道里程 (公里)1032178058%五级以上航道里程 (公里)2209350063%港口机械化率 (%)709077%货运船舶平均吨位 (%)212100021%高、中级客车比例 (%)

9、50.78063.4%干线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 (%)92.310092.3%营运车辆万车死亡人数 (人/万车)481020.8%水路运输死亡率 (人/亿吨公里)0.2030.0210%直接经济损失率 (万元/亿吨公里) 1.20.542%科技贡献率 (%) 458056%货运船舶平均能耗 (公斤/千吨公里) 84.556%好路率 (%)74.759083.1%公路绿化率 (%)568070%注:()中数字为含村道计算结果;货运船舶平均吨位、死亡率、直接经济损失率、货运船舶平均能耗为2001年数高速公路数量少,骨架公路网尚未形成。200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43公里,列全国第11位,低于中

10、西部地区的四川、河南、山西和湖南。高速公路面积密度约0.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国列第15位,尚未全部建成通车的京港澳、沪渝国家高速公路在湖北呈“十”字形分布,覆盖能力有限,围绕“金三角”经济区的高速公路只有汉宜公路建成通车,汉襄、襄宜之间的快速通道还没有形成。鄂西北地区地市之间缺乏高速公路连接,与渝、陕等周边省市间缺少高速公路出口。内河航运投入不足,港口结构性问题突出。建国50 年来湖北用于内河航运建设的总投资仅12.1亿元,航运建设主要依靠交通部补助和省财政补贴,缺乏稳定的航道建设资金渠道,目前全省水路规费难以支撑航务管理及航道维护工作费用,更不可能筹集航道建设资金。港口中专业化泊位少,集

11、装箱、液体散货、汽车滚装等专业码头能力严重不足。港口功能性结构不合理,件杂和散货能力比例失调。港口机械化程度低,仍有相当多的“四无”码头,港口的技术状况和生产效率普遍较低。港口装卸功能单一,难以适应城市发展和综合物流等的发展需要。过江通道仍显不足,鄂西区域公路建设相对落后。湖北在长、汉江上已建了许多桥梁,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过江通道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需求。全省53个公路渡口(其中机渡46个)在运输繁忙期间,车辆等待摆渡时间越来越长,给长江水道航运安全带来隐患。鄂西区域由于经济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限制,公路建设相对落后,干线公路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路线未能合理避让雾区,雨

12、雾天气行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四级以下公路、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运输站场等级低,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目前还有6个市(州)还没有一级客运站,3个市(区)还没有等级货运站。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形成合理衔接。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还未向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转型。管理服务手段与装备水平比较落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公路水路交通行业中开发应用不够,客运站联网售票进程缓慢,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滞后,道路运输站场在信息管理标准化、经营运作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方面差

13、距较大。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企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升级。湖北已有一些市场集中度较高、服务质量较优的运输企业,但道路运输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的问题并没有到大的改观,主导道路运输市场的仍然是众多效率和素质较低的分散的个体企业、小型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严重不足。运输生产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低,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低下。车型结构不尽合理,运输船舶落后。目前全省高级客车仅占营运载客汽车的4%,农村道路的客运运力相对不足,缺乏适合农民出行特点、确保运输安全的车辆。重型、专用货车数量不足,重型货车仅占营运货车总量的3.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发达国家1/81/10,中型货车结构

14、性过剩;危险品专用车、集装箱车、冷藏运输车、大件运输车等专用汽车占营运货车的2.5%,不能满足特种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运输船舶标准系列化程度低,船型、机型杂乱;船舶平均吨位低,运输成本高;运力结构不合理,船舶总运力相对过剩,但运输效率高的大吨位、标准化和专业化船舶少;运输船舶老化现象严重。第九条 面临的挑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使运输需求更加旺盛,公路水路交通面临更大压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公路水路运输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公路旅客周转量将增加1.3倍左右,货物周转量将增加1.2倍以上,水路货运量将增加67%。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公路水路交通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湖北产业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小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