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41611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知识)企业管理20(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2.0SOM企业管理2.0组织中挑战性难题的新协作性工具目录1引言22.集体工作中的烦恼与错失的良机92.1 VistaPrint102.2 Serena Software122.3美国情报界132.4 Google162.5工具的匮乏(Poor Tools)173 Web2.0和新新兴工具企业管理2.0 的历史、解释和定义193.1网页的一个新版本?193.2三种趋势催生的新工具203.2.1交流和互动的轻松自由平台213.2.2.非强加式结构233.2.3结构自现的机制274 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企业管理2.0的实践344.1关系强度(Tie Strength)344.2企业管理2

2、.0靶心364.3强关系之间的新工具394.4弱关系之间的新工具414.5 转化潜在关系的新工具454.6陌生人之间互动的新工具515. 独有价值555. 1群体编辑555. 2群体创作565. 3广泛搜索585. 4 信息形成和维护585. 5集体智慧595. 6自我组织596 不是问题的问题与拉锯战61运用新工具和新方式有何困难与不困难之处?616.1不是问题的问题616.2 拉锯战687 成为主流:一张实现企业2.0的地图737.1替换旧的737.2利用信徒747.3设计能被使用的技术757.4六个组织战略767.4.1决定期望的结果,然后采用适宜的ESSPs767.4.2为拉锯战(lo

3、ng haul)做好准备767.4.3沟通、教育和传播777.4.4把ESSPs嵌入工作中787.4.5测量成长,而非ROI797.4.6表明企业管理2.0是有价值的828展望愿景,撒谎者俱乐部(liars club),以及模型1与模型2行为的对比838.1撒谎者俱乐部(liars club)与企业管理2.0848.2企业管理2.0以及模型1向模型2的转移858.3技术的重要性891引言在我解释这个是什么,和这个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之前,我想对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这本书的目的做一简要的说明。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近年来一些新的网络技术来进行商业运作的书。这些工具是如此的新颖和重要,人们只能将它冠誉为WE

4、B新版本,也就是WEB2.0,才能足以描述它对网络的影响力。我自己杜撰了“企业管理2.0”这个词来描述这些相同的技术如何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应用,以及如何对商业产生影响。这本书也主要是围绕上面的内容。这本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它是对于新兴技术和基于这些技术的网络社团:博客,Facebook,维基百科, Twitter,Wikis,预测市场,网页排名算法,Delicious,社会网络软件等等。这本本书主要介绍了它们的作用、目标和功能。如果你听过这些网络实体但是却不知道它们的主要功能,这本书会为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更要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会表明这些网络实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尽管它们之间

5、的区别很大,但是仍然具有许多深层次的相似性:那就是它们都满足了某种发展趋势的要求。在第三章,我指出了这个趋势是应用网络技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使人们产生互动,并且在没有任何规则设定的情况下告诉人们如何反应的情况。这个听起来好像会产生一团混乱,然而,事实证明情况正好相反。Web2.0和企业管理2.0技术的一个特质就是在没有预先设定的情况下,不断产生一些新的模式和结构。第三,这本书阐明了企业和其他组织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一些关键的领域。我会通过案例研究,在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下说明怎么应用企业管理,在哪里应用,并且产生效果。这些事例将说明,领导者如何应用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去迎接挑战。例如:

6、预测未来(当传统的预测方法效果很差)、创造,收集并共享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评价专家意见、更快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等。对于大多数我熟悉的组织而言,这些问题都是很关键问题。这本书的子标题迎接组织中挑战的新协作性工具之所以是被粗体标注的,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工具会帮助你解决棘手的问题(当然我不知道关于你组织的任何情况)。最后,也是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成功的应用企业管理2.0的一个向导。就像我们看到的,我们不能仅仅将这些新的协作和互动性的技术进行简单的配置而坐等收益,这样必定为导致失败。我会给大家指明一条成功大道,主要说明It部门之外的公司领导,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这条取胜的道路上扮演什么

7、样的角色。这些人都是成功应用企业管理2.0的关键人物。同时,这本书也会揭示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这些关键人物怎么样,以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来通过这些工具获得收益。到现在,之所以说“Skinhead”是和这本书没有关系的,是因为他们帮我打消了对于这些新的工具和以及建立在这个之上的网络社团的一些顾虑。总体来说,我不是信息技术怀疑论者。1994年,我在哈弗商学院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我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对于商业运作和商业竞争的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技术使得企业事半功倍,而信息技术使得企业事更半,功更倍。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不是暂时的,而是持久的。这种利益的持续

8、性要归功于高新技术部门、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互联网产业的令人难以置信发明和创造。我强烈认为,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技术是怎么应用的,那最好也要了解技术是怎么研发的。因此在我的研究阶段,我就曾尝试熟悉这些部门。对于技术研发的产业,我得出了两个主要的结论。首先,他们是创新的源泉。技术研发产业可以不断的推出新的新奇的、影响深远的技术。在我攻读博士期间,这些最新的,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包含网页浏览器,PDA,XML,ERP系统,RSS,黑莓,Ipod和Iphoto,Java,Wikis和谷歌的网页访问量算法。在年中期成立的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从这些产品和技术中获利,如常见的Amazon,Ebay,Google

9、,Sap,Oracle,Cisco,Micosoft,S, Apple, Facebook, 和RIM。25年前,在我在MIT读大学的时候,其中大部分的技术看起来都要遥不可及。任何时候回想起来,我都会被这些技术革新的速度所震惊。在那个时候,我对信息技术的评价是有些消极的。我注意到这些信息技术的研发商常常存在夸大他们技术的嫌疑。销售商对于新的信息技术销售具有垄断地位,而且对于未来技术的更新或者新的产品版本都具有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被营销商、公共管理企业、商业刊物,技术分析师等这些“助长产业”夸大化了。毋庸置疑,这些企业或者组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他们从来不会去告诉用户这些产品“其实本质上

10、没有新的创新”,“这些产品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这种东西流行时间会很短”等事实。相反,他们尽量不断美化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过分强调它们的重要性,使得人们感觉不得不及时更新技术。在21世纪初,我自己不赞同高新技术这种被默认的伟大形象,因为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他们名不符其实。“新兴经济”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消费者网络入口以及B2B的商业网络模式,然而在网络时代兴起的时候,他们就瓦解了,这与当时的热场似乎十分的不协调。同样,在90年代后期隐约可现的“千禧年”危机也被淡化了。有时候甚至很荒唐,比如,经常会在一些杂志的封面看到这样的描述:“不管“千禧年”危机是什么,类似的危机都有先例存在。然而,我们

11、觉得从来不会在同一时间再发生类似的危机或许,仅仅是或许,就像古语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其实这个就像美国社保委员会对公民的承诺没有兑现,退休人员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社会保险金,但是也没有关系,因为现有的社会金融体制还不知道社会保险金能用来干什麽。结果表明,“千禧年”危机没有避免,因为所有的企业确实都将他们的代码做了修改。“千禧年”危机避免了,是因为问题已经没有严重化到可以引发危机。在21世纪初,我一直对这些高新技术的创新性持怀疑的态度。当我听到“eb2.0”的字眼时,我会变的非常警戒。它大胆的宣告eb新版本出现了,而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和创新,是一次大跃进。“省省吧”,我会想。当我第一次听到“e

12、b2.0”的字眼时,我的研究是关于企业管理技术而不是消费者,而我也不想改变研究方向。实际上,我一直坚信eb2.0仅仅是营销者发明出来的进行市场营销的短语,仅仅是营销上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做法,我想尽快的搞清楚eb2.0的实质。但是,我首先要熟悉web2.0,然后再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因此,我从维基百科开始,然后开始想从某篇文章开始入手来熟悉。在2005年初,维基百科受到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而且被称为eb2.0的典型代表。而我认为,它破产的时间到了。以我的了解,维基百科就是经过公众共同创造、共同使用的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撰写一篇新的文章,编辑现有的资料,或者拒绝别人的修订。我认为,尽管这种方法在许多

13、方面都是值得赞许的,但是维基百科的迅速膨胀也命中注定要结束自己的命运。我对在线社区的了解甚多,了解他们不可能有良好的规模发展。尤其是当他们对公众都开放的时候,而且在假设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从善意的意愿图和目的出发共同建立这个社区。我猜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往往不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发表垃圾言论,恶语相击或者发表偏激的言辞等,使得其他成员卷入无休止的争论等等,这些行为都会降低了网络社区为其他成员服务的有效性。即使很小一部分成员的恶略行为也会影响整个社区的建设,而当一个社区不断地夸大的时候,这些恶略行径的所为者更容易参与,影响更大。一般杜绝这种行为的方法有两种:要么通过网关管理员对具有不良行为的成员进

14、行过滤;要么封锁社区,通过设立准入标准直接排除一部分人员。据我所知,维基百科没有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措施,它一直完全开放,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以良好的趋势发展。在2005年初,我觉得维基百科一定会在意料之中倒闭。我第一次访问这个网站就是为了目睹它倒闭的那一刻,或者目睹它转行或者从事最原始的业务。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在维基百科键入的第一个单词就是“Skinhead”。我是剃了头的,但我不是光头,这个没有任何的政治含义。实际上,那个时候我完全不了解什么是“Skinhead”。据说,有两种类型的“Skinhead”, 第一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践踏移民尊严的一些活动,如暴力,种族歧视、新纳粹分子等。第二种

15、是指具有某种相同的发型或者衣着的人们,但是却上一种有着相反的政治倾向,他们倡导博爱,耐心和种族平等。Skinhead的表层意思启发我,在维基百科上讨论它的意思是导致这个百科全书崩溃的最佳方法。我想,无论多么恶意的言论,多么不良的行为,都应该会存在于我在维基百科上收缩的关于Skinhead的这一页。我敲上了“Skinhead”几个字符,然后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我得到的解释的结果是,Skinhead是对于剃过光头的人的一种称呼,是20世纪年代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群的成员代称,与西印度的Rude boy和英国的Mon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搜到的内容如下:内容1. 种类1.1混战和敌视2. 历史3. 风格3.1缎带和群撑4. 音乐5. 短语汇集6. 参考7. 相关链接这篇文章大概有2500字左右,虽然行文不是很规范,但却是我见过的最完整的关于Skinhead的解释。简洁,信息量大,目标明确,彻底,而且具有完整的参考文献。与其他的维基百科文章相同,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暴力、恶意攻击等的言论。这些完全都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我自言自语道“这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