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37473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 2015年12月13日7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与价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过程:1942年7月1日,朱德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11月10日,邓小平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大会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1944年2月17日,彭真 关于中央党校第一部整风学习与审查干部总结报告,提出“毛泽东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1945年4月23日,明确提出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概念的区别于联系 其一,“等同说”,即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未加仔细区分,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种“理论体系”,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它要求立足中国实际、体现民族特性、有新的理论创造以及同时代特征相结合。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和新鲜化。其二,“包含说”,第一种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第二种相反,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示了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表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

3、体实际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相融合的理论成果,同时也表示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三,“过程结果说”,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产生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果。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4、”这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它由相辅相成的“两化”构成,即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另一方面是“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而所谓“中国实际”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所强调的“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建设实际”“改革实际”“斗争实际”“革命实际”“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特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观点: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最集中地反映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理论形态所表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存在形态、表现形态和作用形态。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直

5、接思想渊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的指导思想是19世纪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五点内涵:坚持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和建设独创性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人类文明的成果;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语言。第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

6、国特性和中国气派。所谓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它的伟大力量,就在于能够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运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

7、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会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基础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社会运动的必然产物

8、。世界现代化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石;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源泉。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背景 现代化定义: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化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跨世纪的梦想与追求)第一阶段:18C后期19C中叶 标志18世纪

9、60年代英国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19C中叶20C二战结束(1939-1945)标志电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阶段:二战结束以后,标志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科技革命,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现代化时代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6C-18C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与初步发展阶段。英国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发源地。1516年莫尔乌托邦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康帕内拉太阳城第二阶段:18C中叶-19C70年代,这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上到运动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C70年

10、代20C二战结束,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也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第四阶段:二战后出现的以国家垄断为基本特征的阶段,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从高潮逐渐进入低潮,在低潮中又有新发展。(改革,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40-1895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防御性现代化阶段)洋务派的北洋水师第二阶段:1895-1927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现代化阶段 戊戌变法、孙中山第三阶段:1927-1949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下,继

11、续按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曲折前进的阶段。1927-1937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第四阶段:1949-1978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实现现代化阶段,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曲折前进的阶段第五阶段:1978-今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事业最成功的阶段,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辉煌的阶段中国现代化的五个发展阶段: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3个) 第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条件。首先,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开始;其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一种理论变成一种活生生的现实和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充分显示了

12、马列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第二,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约80年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历史表明,无论是中国农民阶级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未能把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第三,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逐渐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并开始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2个)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国际条件。首先,2

13、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70年代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其次,苏联东欧等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二,中国社会主义所经历的胜利、挫折及其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历史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3个)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世情)。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从国际政治来看,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国际政治形式总体上趋于缓和,但仍充满了矛盾与动荡因素;其次,从国际经济来看,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

14、面临严峻考验;最后,从国际科技和思想文化来看,现代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承受更大的压力;思想文化的交流扩大,但也会出现斗争与碰撞,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国情)。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新变化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一定问题;其次,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和关键时期。第三,(党情),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环境、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干部队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15、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研究中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国际社会出现的四种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正视、反思并力图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第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成功实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代表性的伟大成就,而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以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为基础的。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或改造理论的形成也是以中国国情和实践需要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伟大实践: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