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3584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印发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高校,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把本市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求新突破,创高水平,现将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各区县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

2、海市教育委员会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依照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全面把握发展机遇 (一)“十五”时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五”时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步构架了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合力育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高校保持持续稳定,上海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中小学积极探索“二期课改”,加强

3、德育课程建设,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培育了“小手牵大手”等一批品牌;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区域和校本德育特色。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继续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稳步推进;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培育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拓展了网络和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新阵地;加强了对研究生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年轻化、知识化的辅导员队伍。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学校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机

4、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8号、16号文件,又相继召开两个全国工作会议,把德育工作摆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上海要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上海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六大优势”已初步形成,即:经济腾飞、社会和谐、市民精神振奋、全力办好世博会的环境优势;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整合社会德育资源的组织优势;以人为本、整体构建、与时俱进、全员育人的理念优势;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载体优势;政治素质优良、业务水平较高、勇于创新、作风深入的队

5、伍优势;致力于德育课题前瞻性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理论优势。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现实功利、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诚信观念与合作意识亟待加强、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又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全面落实“树魂立根” (一)“十一五”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的要

6、求,以“树魂立根”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树立以下五个理念: 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实践体验”,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 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 坚持“全员育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格局,营造全

7、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十一五”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树魂立根”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 (三)“十一五”时期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上海基本形成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

8、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1、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取得实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取得新成果,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把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追求卓越、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 2、德育课程建设有新突破。立足于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小学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高校要结合上海的特点全面落实中央新

9、课程方案。初步构建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互补、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3、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要全面落实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高校要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 4、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拓展。建好一批德育主题网站和校园网站工作室,发挥其育人功能。完成高校E-CLASS网上集体工程建设,支持开发一批网络益智游戏和动漫作品,提高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5、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按照德育规律和德育工作的需

10、求,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指导,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基地的育人功能。 6、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发挥学校学生社团、科技创新活动、讲座、节庆活动、校史校训等文化载体的德育功能,深化和拓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体育大联赛”、“明日科技之星”等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辐射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7、德育工作队伍素质整体提高。重点培养一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一支适应上海高等教育发展、职业素质优良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形成一支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名师队伍,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明显提高。 8、德育

11、工作经费投入得以保证。要多渠道筹集和吸引社会资金,设立德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力度。 9、德育研究水平上新台阶。整合德育研究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凝聚研究力量,建好重点研究基地;推出一批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为代表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成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资源库。 三、全面推进“六大工程” (一)学科德育工程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按照中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建设以四门必修课为核心的若干门精品课程,配套50门左右的选修课,初步形成“4+50”体现上海特点的品牌课程体系。推动和支持有关高校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形势政策课的规范与指导,形成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组织

12、专家定期编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参考资料和宣传提纲,做到常编常新。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和综合实践课程。中小学德育课程要整体规划,并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 加强各类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中小学“二期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精品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也要落实民族

13、精神教育的要求。 本工程将要重点实施的项目有: 1、“两纲”推进资助奖励计划。前两年选择100所左右学校进行试点,后三年在全市推广;打造一批“两纲”教学的精品课程,推出学科案例选编、音像资料荟萃和网上民族精神、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包。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计划。推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建设方案,提出必修课的整体建设要求和选修课的配套建设计划,做好新课程方案必修课的建设工作,并形成“450”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着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料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库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资料库的建设。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材参考资料,依托上海教育电视台,形成上海大学生

14、形势政策教育品牌栏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学互相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二)德育实践工程 构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课外活动体系。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建设与管理之中,并列入教学计划。按照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课外活动体系的要求,设计标志性活动,使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组织规范化。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课外必修实践项目纳入上海市中小学生电子化学籍管理中。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要结合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的文化内涵,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知识性、

15、趣味性和实践性;要继续发挥学生体育大联赛、艺术节、科技节等现有平台的作用,有效地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文体活动中去;完善集欣赏、研讨、培训和实践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进一步整合学校和社会的文化艺术资源,依托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社团、校园讲座、学生媒体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挖掘校史、校训、校情的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学生“爱国荣校”的情感。 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育人作用,发挥“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形成学生辅导员队伍、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四支队伍的合力。加快学生生活园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选派优秀园区辅导员赴国内外有关机构进行培训。发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精神,进一步丰富园区文化生活,形成富有特色的品牌项目。 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紧密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的要求,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各校外教育机构要根据不同类型教育基地的特点,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对基地建设提出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