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63558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

2、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

3、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其自身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

4、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整理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需要改变,得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B. 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

5、C. 利用一些新媒体,人们便能充分利用“闲置”时间,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D. 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再加工”是有效学习的必经环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B. 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C. 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D. 第五段承接第四段,并对该段论述重点“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体系”进一步展开分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我们要面对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

6、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B. 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系统化学习,但却能够检验出学习者们学习力的高下。C. 建立新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D. 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

7、里去。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

8、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

9、鸟也要吃。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

10、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丹雅在跟她说

11、话。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磨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12、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有删改)注: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菇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B. 小说细腻地描绘了阿妈斯炯雨后采蘑菇的场景,“珍重、掩盖”等词语传神地表达了她对蘑菇的珍视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敬畏。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的公司追踪拍摄,丹雅准备利用拍

13、摄的影像欺骗大众以此挣钱的故事。D. 小说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表明阿妈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蘑菇圈,但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5. 阿来的蘑菇圈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词中评价其“意深旨远”。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 小说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今天的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网信事业的发展与13亿多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网信事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也伴随着不少安全隐患:核心技术缺乏优势、全社会

14、网络安全意识亟待增强这些网络安全隐患给我们的精神家园带来一定的负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他还说,我们要“尊重网络主权,加强合作,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这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摘编自周瑶以网络安全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2017年04月27日) 材料二: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世界,破解网络空间治理症结,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至关重要。孙佑海表示,目前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尤其在网络内容制作、传播、使用和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网络垃圾、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现象,仍是困扰互联网管理和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

15、为,要正视网络内容方面配套法规有待完善、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技术攻关有待解决等管理困境。谈及网络空间治理难点,陈堂发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各类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责任主体意识明显弱于市场趋利意识,违法违规被查处的被动惩罚意识替代了责任主体的主动遵纪守法意识。李明德则表示,现实中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必然会转移和反映到网络社会中,而网络上非理性言论又会加深社会矛盾的复杂性,给意识形态持久安全、社会长期稳定带来不确定性,给网络社会治理带来挑战。(摘编自赵璐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018年04月23日)材料三:(摘编自2017上半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研究报告)材料四:“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突破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治本之策。”梁斌告诉记者:“要以国家网络安全保障需求为核心驱动力,支持和引导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点加强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安全技术的突破,为实现真正的网络安全打牢根基。”武汉大络安全学院副院长赵波则表示,考虑到“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背景,在网络安全学科发展中要考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说我们的空间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是与测绘学科一起来合作的,未来还要考虑与管理学、数学乃至法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 (摘编自陈静拿什么保护未来网络安全,2018年09月11日)7.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