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3361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2008-202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二八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第一节 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2第二节 生态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7第二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13第一节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13第二节 发展思路与目标15第三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18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区划18第二节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规划19第四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方案25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保护规划25第二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34第三节 鄱阳湖流域平

2、原林业发展与城乡绿化规划45第四节 鄱阳湖流域湿地保护规划57第五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规划65第六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支撑体系建设规划70第五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76第一节 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76第二节 鄱阳湖流域湿地保护工程78第三节 鄱阳湖流域平原林业建设工程79第四节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80第五节 鄱阳湖流域林业基础设施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83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85第一节 投资估算85第二节 效益分析87第七章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保障措施90第一节 切实强化组织管理90第二节 加强政策法规保障92第三节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9

3、6第四节 建立稳定投资机制98第五节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100第六节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101附表1 环湖区域及五大流域生态林业空间发展格局104附表2 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工程117前 言前 言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立足鄱阳湖,面向全流域,保护一湖清水,建设和谐家园,治山治水治湖治贫统筹兼顾,力争2020年,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大湖流域开发的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并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与目标。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

4、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林业发展,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基础。发展生态林业,保护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鄱阳湖流域生态格局、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发达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林业厅负责编制江西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确定目标与任务,为

5、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安全奠定基础。鄱阳湖流域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江西境内面积为 1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水系年径流量1419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的 14.5%。因此,在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中,规划范围包括江西全省。以2007年为基准年, 20082012年为基本规划期,远期规划到2020年。18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章 森林资源特征和生态林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森林资源特征与林业发展现状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育与保存着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6、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林业既是江西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10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大规模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省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业经济持续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森林资源特征据江西省“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7%;非林业用地面积60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3%。全省有林地面积871.7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7

7、89.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0.5%;竹林面积82.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5%,活立竹总株数150148万株。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居全国前列。从面积来看,乔木林优势树种包括马尾松、国外松、杉木等。全省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立方米,94.0%分布在乔木林中,其中马尾松和杉木蓄积占64.5。二林业生态体系增强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安全在1994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基础上,江西省通过退耕还林、长(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建设、平原林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

8、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提供了更强保障。1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经过全省上下的多年努力,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1年的40.30提高到2007年的60.05,增长近20个百分点。2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全省已建立15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8个,县级130个,总面积10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3。已建立森林公园99处,其中国家级36处,省级63处,总面积达44.1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此外,已建立鄱阳湖和东江源2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试点区。3土地沙化得到控制:据2004年的第三次沙化

9、土地监测与1999年的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相比,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已减少14899.5公顷,沙化土地行政单位已减少1个区29个乡(镇、场)。4. 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2001年,江西被列入全国11个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之一,试点面积1900万亩。目前,全省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5100万亩,其中重点公益林3062.47万亩,省级公益林2037.53万亩,补偿标准提高到8元/亩。此外,部分市、县也启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三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已初步形成六大林业产业,即商品林培植业、以毛竹为主的竹产

10、业、以油茶为代表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业、森林旅游业和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涌现了一批中(高)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竹地板、竹胶板、木雕、活性炭、茶油等产品加工企业,萍乡苗木花卉、赣南脐橙及婺源的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610亿元。在加快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同时,先后启动实施了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全省已建立各类商品林业基地达400多万公顷。2. 林业产业为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2/3的国土面积是山区,2/3的人口在山区农村,2/3的县(市、区)是重点林业县,全省每个农业人口平均

11、拥有林地5亩。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江西山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2007年,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比2006年增长14.3%,其中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594.7元,比2006年增长20.3%,林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四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8月,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截止目前,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共明晰了1.48亿亩林地的产权,林权证发证率97.7%。集体林地确权面积1.27亿亩,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2312万亩,家庭承包山8083万亩,集

12、体林分山到户率81.6%。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38个县(市)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22个县(市、区)正在建设中;交易山林3598宗、面积65.29万亩,交易金额11.1亿元。这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鄱阳湖流域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 激活了生产要素,加快了造林育林进程。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山林的利润空间明显加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向林业聚集,全省荒山流转价格由改革前的年均每亩17元提高到50多元。改革后的3年,江西省每年完成造林都在320万亩以上,其中2007年达到352.4万亩,创近10年来的新高,且社会造林比重达83.3%。

13、2. 增加了农民收入,搭建了百姓创业平台。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有效途径。通过减免税费、政策性让利和发展林业产业,加上改革拉动木竹价格上涨和林地林木升值,使得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据江西省统计局调查,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490.7元,其中来自林业的现金收入增长36.6%。36个山林资源丰富的重点林业县,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普遍增长了500元以上。3. 促进了森林保护,强化了生态建设。分山到户后,农民对山林资源十分珍惜,看作是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

14、种”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林权制度改革后,江西森林案件发生数量连年下降,2006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受害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63.4%和76.8%。4. 维护了林区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山林权属纠纷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改革中,江西各地充分发挥民间调解机制的作用,对历史遗留的6.66万起山林权属纠纷进行了全面调处,目前已完成6.41万起,涉及纠纷面积512.2万亩,纠纷调处率达96.2%。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5. 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改革,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责进一步廓清,履

15、行职责的方法进一步优化,执法、管理、服务三大职能进一步加强。林业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全省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彻底结束了林业部门长期靠规费供养的历史,各级林业部门开始把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转到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五林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1. 林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建国以来,全省共取得林业科技成果400多项,其中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60项。已颁布林业行业地方标准2项,建立省级林木种子监督检验站1个、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2个、高等林业院校2所。省、市、县均设有林业科技推广机构。2. 林业执法机构日益完善:全省已基本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法制机构体系。省林业厅机关设立了政策法规处、林政资源管理处,成立了独立的省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木材流通监督管理局、林业工作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等林业执法机构;各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全省共建立406个森林公安机构、103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209个木材检查站、92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3. 林木种苗建设得到提升:1998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到目前已启动实施项目54个,其中苗圃项目19处,面积560公顷;种苗示范基地1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