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3358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自主创新1(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创新研究目 录前言31. 自主创新发展历程41.1 四个里程碑和核心的二十七个字41.2 中央政治局的23次集体学习41.3 一个关键的奖励大会41.4 中央领导的自主创新调研“路线图”41.5 从理念到运筹的上升52. 自主创新内容与政策解读62.1 核心内涵62.2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62.3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口62.4 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72.5 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7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介绍10评价体系提出的背景数字10基本评价体系提出11高层关注12胡锦涛2005年11月26日:弘扬航天精神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2胡锦涛2004年12

2、月29日: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12温家宝2005年7月19日: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13回良玉2005年5月24日: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推进自主创新14陈锦华2005年1月7日:创新是增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活跃因素15陈至立2005年4月1日:加强自主创新是科技工作首要任务15谢焕忠2004年11月28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18徐冠华2005年10月: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19温家宝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21陈至立2005年8月20日: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22路甬祥2005年7月6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

3、把握自主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内涵26马颂德2005年8月5日:企业如何成为自主创新主体27邓楠2005年5月25日:应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产品28李学勇2005年6月24:注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29尚勇2005年6月11日:我国经济发展须走向“创新驱动型”30:政协委员话自主创新30新华视点: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33专家视点34徐冠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34李国杰: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39马凯:加快自主创新 促进科学发展40路甬祥:我国发展战略高技术的意义43邓楠:“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对策”45周光召:没有自主创新难有可持续发展47张维迎:中国

4、企业靠什么做强、做大49喻新安:如何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52郭励弘:为企业自主创新消除体制障碍54王守仁:自主创新与创业投资55魏新:中国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57杨保建: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57国家创新政策支持59深圳:开足政府服务通道59国家科技战略修正五类经济政策60二十八条:产权改革国资监管并重63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68国家加快实施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工作69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技术开发规划70国家高新区纲要正式颁布76国务院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的决定77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若干意见83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

5、设的意见85八部门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862004年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8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110芯片生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变113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研究报告114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116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18外经贸部颁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121深圳出台全国首个高新产业区域创新政策122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的通知122关于印发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23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1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6、化的决定127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132国外创新政策135韩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135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后盾135自主创新为巴西经济再添活力137俄罗斯:向世界IT大国看齐138韩国科技部:十年内跻身世界航天十强139欧盟纳米技术发展战略 大胆而谨慎140我胜故我得各国纷纷抢占高新技术战略制高点141自主、创新、发展各国科技战略及重点142前言自主创新从50年代的中国首个科技规划就提出来了,但2005年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

7、节”的重要论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5年月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1. 自主创新发展历程1.1 四个里程碑和核心的二十七个字

8、5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里程碑:向科学技术进军(195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科教兴国和国家创新体系(2005),这27个字清晰地描绘了中国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轨迹。1.2 中央政治局的23次集体学习 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项制度化行为,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规划”,邀请中国科学院孙鸿烈研究员、同济大学万钢教授进行了讲解。第18次集体学习是中央决策层对自主创新认识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央政治局的第21、22、23次集体学习,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1.3 一个关键的奖励大会 2005年3月举行的国家科

9、学技术奖励大会,因两项重大技术发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打破了过去6年来一等奖空缺的局面,而备受瞩目。这是2005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中央政治局5位常委出席,温家宝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论述,并且明确提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温家宝还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三个转变”。这是中央领导人就自主创新能力的第一次完整阐述。1.4 中央领导的自主创新调研“路线图” 2004年12月24日,胡锦涛看望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杨乐,强调自

10、主创新;2004年12月2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自主创新;2004年12月29日考察中国科学院,把自主创新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确定了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总方针。 2005年6月,温家宝来到中关村视察,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是考察的主要内容。温家宝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说:“象棋中的车是勇往直前的,马是与日俱进的,炮是跨越式跳动的。要勇往直前,跨越发展。”并且,“国家高新区要进行二次创业,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为“弱冠”之年的开发区作了明确的发展定位。 2005年8月15日,中关村百家民族企业在中关村科贸电子城举行“自主创新、产业报国”誓师大会暨“V815”民族品牌推广委员会成立仪式

11、。100位到会的企业家代表共同宣誓,要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核心,让“中国创造”的自主品牌走向全球。 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温家宝又来到安徽、湖南,再次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察调研。奇瑞,以自主创新扛起中国民族汽车大旗的著名企业,成为温家宝此行的第一站。3天当中,他还视察了马鞍山钢铁、株洲电力机车、三一重工、株洲硬质合金,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以及远大公司这家1999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典型案例。总理的调研行程中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稻研究中心。 就在温家宝结束调研4天后,胡锦涛来到河南、江西、湖北三省,重点就自主创新进行调研,胡锦涛在5天中调研了17家企业和科研院

12、所,全部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单位。在调研中,胡锦涛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四个重要支撑”的论述;并且“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至此,自主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已经跃然而出。 2005年9月10日,温家宝开始了就任总理以来的第4次视察广东,中心主题依然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总理在一年之内第4次就同一主题到基层展开调研。9月13日,温家宝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创新是特

13、区的生命线。 2005年10月2日,胡锦涛将五中全会前的最后一次调研地选择了这里。而3个月前,温家宝总理也曾到滨海新区视察,两位国家领导人都提出自主创新和创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胡锦涛的滨海之行为中央领导的调研路线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5 从理念到运筹的上升 作为建国以来的第八个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于2003年6月启动,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组长。规划分为20个战略研究专题,共有2000多名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共同参与,是动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规划已经不单纯是针对科技,而是包括经济发展、能源、公共安全等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4、规划。 在规划启动一年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向国务院作了主汇报,提出“统领发展的是科学发展观,具体实施路径叫自主创新,目标是创新型国家。”温家宝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先后用7个半天的时间听取了专题汇报。房汉廷告诉决策:“中长期规划在三个层面取得共识,分别是国家决策层、产业界、科技与学术界。在2004年底2005年初,规划核心思想在副部级以上领导层全部征求过意见,国务院专人送到副部级领导和专家手上,这不光是科技的事,更是国家战略的转型。”在规划启动整整两年后,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讨论,明确提出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核心是自主创新。一个月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把自主创新

15、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自主创新经历了从科技发展规划到国家战略的升级过程。即将于年内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会多层面、全方位为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筹划出明确的发展路径。 以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革命性进程正在启动,自主创新已经从一般性号召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理念上升到运筹层面。2. 自主创新内容与政策解读2.1 核心内涵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2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第一,加强自主创新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