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633509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 “釜底抽薪”釜:烹煮食物的容器。薪:柴禾-破坏了燃烧的条件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 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A. Zn、A

2、g、CuSO4溶液B. Zn、Cu、Ag、H2SO4溶液C. Cu、Ag、ZnSO4溶液D. Ag、ZnSO4溶液、CuSO4溶液4.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取氯化钠B. 称氯化钠C. 量取水D. 溶解5.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 AB. BC. CD. D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

3、是溶液B. 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D.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7.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25100g水A. 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 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 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 中没有固体存在8. 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B.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C. 将40时

4、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D. 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9.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B. 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 在20时,甲、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 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

5、最多的是甲物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1. 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相对原子质量为_。(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3)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铜(填“”、“”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12.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仪器的名称为_;仪器的名称为_(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_装置(填序号下

6、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的方程式是_(3)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_、过滤和蒸发结晶,用到的蒸发装置是_,(填序号),还必须用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_(填序号)才能完成实验漏斗、烧杯、玻璃棒滴管、量筒、试管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上图装置中的_(填序号)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95mL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或“”,或“=”)5%13. 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

7、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10g3.0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l.0g笫四次加入10g0.6g请计算:(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g。(2)10g稀盐酸能与_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4.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n+SnCl4=2SnCl2。(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

8、素是_。(3)写出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回答一点即可)。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15. 某同学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需称取氯化钠_g。(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保持水平。A.10mLB.25mLC.50mLD.100mL(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_g,可稀释得到3%的NaCl溶液。(5)若该同

9、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16. 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实验操作及现象步骤1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_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步骤2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 【实验2】碘在不同

10、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操作图示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_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 _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_ (选填“强”或“弱”)【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_【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反思与应用】(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

11、,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含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解释正确;B、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B解释错误;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C解释正确;D、“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了灭火的目的,故D解释正确故选:B。通过分析找出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的化学问题,应用化学相关知识解答此题。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

12、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2.【答案】A【解析】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糖水、汽水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

13、断。 C、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稀溶液与是否饱和的关系、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化作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解:A、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C、铜、银都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证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4、此方案不可行; D、银不与ZnSO4溶液、CuSO4溶液,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不可行。 故选: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4.【答案】D【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