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三篇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1962964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育》读后感三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教育读后感三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篇二:新教育读后感 寒假之前,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却一直把它放在一边,其间睡觉前也偶尔翻动过两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学校布置了任务,要完成一篇读后感,于是在开学上班之间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当我读了前三章后,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种精神;了解

2、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还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变。让我感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辑第三节四大改变中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这一点。文中写了新教育实验的开展给两个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个是胡量。这是一个最讨厌作文,不写作文的孩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师的鼓励下跑到教育在线站上开了一个专题贴,一年后这个讨厌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书胡量日记选;另一个孩子是陆楚雅,父亲在她一年级时因公去世,因为失去了父亲,孩子很孤僻。老师把她带到了教育在线上,于是她开始了每天的阅读和写作,孩子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写了数百篇日记和文章,成为一个快乐而健康的孩子。在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

3、的幸福。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当只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将来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

4、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篇三:新教育读后感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

5、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6、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