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28058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 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1 由空想到科学 19世纪早期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但他们仍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 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 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创立了科学理论 于1848年发表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

2、成了科学 2 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 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 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东欧 亚洲出现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近代史上 国

3、共两党关系经历了 合作 对抗 再合作 再对抗 的曲折历程 1 演变的过程 1 从合作到对抗 中国的民主革命既要反对外国的侵略势力 又要反对本国的封建势力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背景下 为了反帝反封建 国共两党在1924 1927年首次合作 这次合作壮大了革命力量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但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共两党关系破裂 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2 从再合作到再对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此后不断扩大战争 使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1935年华北事变后 这一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

4、的完整 国共两党摒弃前嫌 再度合作 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 这种合作关系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但是 阶级利益的差异决定了国民党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反人民的基本立场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 在美国的支持下 蒋介石再次向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 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 直到1949年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 2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 1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当阶级矛盾上升时 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 走

5、向对抗 3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 反之 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 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1 2015课标全国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 镇江 虎门 马尾 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 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 沪杭 豫北 晋北 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 全力 围剿 红军的企图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由材料内容可知 1933 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沿海沿江和长城

6、沿线建立军事防御体系 构建 要塞区的建设 又大规模构筑了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的防御工事 联系所学知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了中国东北 进而进攻华北 并试图从海上侵略中国 由此可判断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是出于防止日本侵略的战略需要 故正确选项为B项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已基本结束 因此根据时间可排除A D两项 当时的红军主要集中在南方或陕北 与题干涉及的两个区域不相符 故排除C项 答案B 2 2015课标全国 1938年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 联银券 流通于平 津 鲁 豫等地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 军用票 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 转嫁战争负担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 强化物资管制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全面侵华 北平在当时是沦陷区 而不是国统区 故A项错误 日本侵略者发行 联银券 及 军用票 的目的是攫取中国的资财 转嫁战争负担 因此B项正确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强化物资管制与材料无关 C D两项错误 答案B 话题归纳就高考来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年来在全国文综试卷中已多次考查 因此 在学习本单元时 应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