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2712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张连城副校长主持召开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分四个主题进行了一整天的研讨:智慧校园的特征与任务研究、智慧校园的要义与规划探讨、智慧校园的探索与实践思考、智慧校园的行业解决方案。本人受命主持第一个主题研讨,先做的主题报告就是“关于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的畅想”,报告分三个方面:高校智慧校园的若干特征、云端一体化的高校智慧校园畅想、当前可以开展的一些建设项目。一、高校智慧校园的若干特征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应该比数字校园有更先进的特征。为此,我总结了六条高校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互联网络高速

2、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先说智慧校园的第一个特征:互联网络高速泛在。实际上这条没什么太多可说的,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没有网现在啥都干不了。不过,智慧校园要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校园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智慧校园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正是智慧校园第二个特征“智能终端广泛应用”的日益显现,我才觉得是到了应该去深入探讨智慧校园的时候了。现在高校师

3、生拥有智能手机、Pad日益普及,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计算、信息获取与感知;从学校资源来看,数字装备日益普遍,远程使用、管理与控制成为现实,人与物的互动已不再是科学幻想;各种智能感应技术,包括光线、重力、方位、体态、触摸、影像、位置、温度、湿度、红外、辐射、压力、NFC、RFID 等得到广泛应用,各种监测信息可以随时获得,原来只能感性描述的校园环境和活动现在可以通过定量的数据描述,这为充分发挥机器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智慧校园有了根。智慧校园的第三个特征便是“团队协作便利充分”。有意识的大规模协作是人类的独有能力,也是展现人类智慧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充分配合、信息充足利用,事情

4、才有可能被智慧分析,人们才会做出智慧的动作。对于高校来说,便利的团队协作支持包括统一通讯、日程共享和团队协同等。统一通讯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统一集成、模式多样的通讯服务,支持个体或群组的交流,支持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交流模式,并支持即时交流和短信、邮件等非即时交流,支持专用客户端、浏览器、智能终端等多种交流终端。日程共享以时间为线索,将各类资源、活动、信息按照时间的线索组织起来,以人为核心提供集成、个性的日程展示,并与校内各类公共日历相集成。团队协同提供交流与协作工具,为班级、社团、研究组、校友群等短期的、长期的、固定的、动态的各种组织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方便而充分地共享知

5、识、讨论问题、交流感受、协同工作。智慧校园的第四个特征当属“集体知识共生共荣”。知识虽然还算不上智慧,但是智慧是离不开知识的。特别是对于以产生知识、传播知识为己任的高校来说,支持知识的创造、传播、管理、使用是智慧校园的重要任务,也是其核心特征。智慧校园要实现个人知识的良好组织管理与便利分享,还要支持团队知识的有序组织与协同创新,实现集体知识共生共荣,推动集体智慧的不断增长。从个人知识管理与分享来看,要提供完善的“知识分类体系”,帮助个人将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例子有云盘、维知、微博、博客、QQ空间,不过这些

6、都是单一功能的。从支持团队知识管理与创新来看,要在学校建构一个知识系统,让学校的各种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不间断地累积知识为集体智慧的循环,提高机构智商,提升机构记忆,推动学校知识创新;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例子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机构知识库等。智慧校园第五个特征是“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前两个特征是“公共基础课”,中间两个特征是“专业基础课”,第五、六特征才是智慧校园真正的“核心专业课”。此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1)高校数字校园要从业务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智慧校园信息化架构,实

7、现主动推送和智能推荐,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整体效能;2)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3)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创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这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决策支持等商业智能BI,我特别强调“人”的参与,并且不仅是在后端系统建模时的参与,而是整个应用过程的参与,这也是我倡导“云端一体化智慧校园”的原因,因为“智慧首在人”。智慧校园的第六个特征是“外部智慧融会贯通”。高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现代大学必须与

8、社会接轨。因此,智慧校园也不是孤立的,她需要和外部世界息息相通,通过与外部智慧的融会贯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比如说:1)校际交流:通过兄弟院校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对比和借鉴,来把握高校改革和发展潮流与规律,发展本校的传统与特色;2)社会需求:要了解社会发展对于学校的需求,包括就业需求、人才素质需求等,来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3)发展趋势: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发展趋势、教育变革发展趋势,并融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学校才能持续发展。总结一下:智慧校园不但广泛采用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更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

9、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业务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利、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跃升。二、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任务建设智慧校园将是未来一二十年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智慧校园究竟能够给高校带来些什么?我觉得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下面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智慧之人才培养、智慧之科学研究、智慧之管理决策、智慧之生活服务、智慧之社会服务、智慧之文化传承创新。2.1 智慧之人才培养在智慧校园中,教师备课资料丰富、组织合理、查找方便,资料更新自动提示,新资料主动推荐;学生学习教材立体化,学习过程指导自动化、智能化,作业

10、、考试个性化有针对性;师生交流随时随地随意,声音、视频、文字、图像交流工具支持随需而动,交流过程可根据需要自动记录与复习。通过智慧校园的支持,研究型、探究式学习模式普及,多维、动态、智能的教学评估科学全面,综合学生个性与社会发展的就业引导得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教师的教学科研可以方便地互相衔接,学生的学习、见习、实习与研究能够贯通起来,学校通过深度数据挖掘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按规律办学。2.2 智慧之科学研究在智慧校园中,教师申报科研课题非常方便、快捷、贴心,课题来源会做个性化主动推荐,申报表中的个人基础信息和研究履历可以自动填报,并且还会主动推荐合作者。科学研究过程的支

11、持也非常到位,智慧校园提供智能的知识管理与服务、高效的协同工作支持与服务、便捷的科研项目管理与事务管理服务、丰富的研究支持工具与服务,使得研究者研究工作高效、协调、舒畅:资料丰富使用便利,仪器设备在线可用,实验数据智能感知自动收集,合作伙伴交流协作方便通畅。此外,研究成果总结能够自动、智能和顺意,如论文发表自动跟踪、主动提醒,数据统计分析按需、及时、到位,项目结项资料自动汇总。2.3 智慧之管理决策智慧校园提供协同的校务管理,面向大学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为学校各部门、院系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人、财、物管理的整合统一、深入广泛的信息化管理支撑,实现校系间、部门间业务协同;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师

12、生个人的信息关联、各级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供完备的信息查询支持,为全校师生提供个性集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贴心信息服务;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为各部门日常业务管理及对外数据上报提供统一的、分级分类授权的统计报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拔尖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学术科研创新等战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2.4 智慧之生活服务智慧校园对于生活服务的提升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从服务师生的角度,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而动的校园信息化生活服务以师生校内生活为核心,整合校内各种生活服务资源,拓展校外生活服务资源,打通公共生活服务和互助生活服务,为师生构建“一站式”的整合校园信息化生活服务空间;二

13、是从支撑后勤来说,要为学校提供智慧型校园后勤管理与服务支撑建立智慧型校园后勤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对建筑大楼节能、实验室安全监测、校园环境监控、车辆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这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2.5 智慧之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实际上是信息化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惜乎一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因为大学作为一个知识聚集的地方,其社会服务都是基于知识的,而信息技术对于跨时空的知识传播天生就具有优势。因此,智慧校园应该强调服务社会的功能,可以从三方面来推进:1)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依托信

14、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3)利用信息技术积累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能团作用,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贡献。2.6 智慧之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传承创新已经成为高校第四大职能,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当前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如何推动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确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高校智慧校园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建立有吸引力的校园网上虚拟社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繁荣健康向上的大学网络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创新高

15、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促进文化传承创新;2)建立国际化、多语种网站群,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提升高校面向社会的文化宣传与辐射能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三、高校智慧校园的计算模式在4月18日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会议上,学会常务理事、大连海事大学李志淮主任和我讨论说,他发现B/S计算模式正在走下坡路,以苹果APP为代表的新的计算模式已经开始发力,说想听听我的看法。实际上,这是计算模式发展的再平衡:大型主机时代主要计算在主机,终端只是负责输入输出;P

16、C 的普及推动了C/S 计算模式大发展,因为和昂贵、难伺候的大型服务器相比,充分发挥客户端的计算能力是性价比最好的;随着基于X86架构服务器的兴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采用浏览器为主的瘦客户端计算模式B/S模式成为主流;而现在,随着方便移动携带的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及云计算的落地实施,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必然要逐步兴起成为新的主流。这种新型计算模式,我在4月12日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称之为“云端一体化计算模式”,因为我觉得新的计算模式必然是云和端的再平衡,必然要充分考虑云和端的协调和配合。对于智慧校园来说,其主流计算模式必然是这种新型的云端一体化计算模式,理由如下:1) 智慧首在人:智慧来源于人,作用于人,智慧校园必须以人为本,要重视人的参与和人机交互,只有将参与者的智慧融入进去了,智慧校园才有魂;2) 感知多在端:与人直接打交道的是终端,与物打交道的也是终端(智能终端管理、控制着各种资源),信息感知与数据采集都在终端,终端的用户体验是关键;3) 存算依赖云:数据存于云,计算依靠云,海量资源只能够存储在云中,充分利用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