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26155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汉代儒学 自主预习 一 焚书坑儒 批判1 背景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攻击 制 郡县 2 概况 1 焚书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除秦国官定史书 博士官所负责管理的文献及医药 卜筮 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 一律焚烧 2 坑儒 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坑杀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秦记 3 影响 1 焚书坑儒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 2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儒学 二 罢黜百家 1 背景 1 汉武帝时 中国 局面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 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 董仲

2、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 实践 推行教化 养士求贤 推行 更化 政策 大一统 专制主义政治 德政 3 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认为 的 一统 是政治 一统 的根基 文化 2 确立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学 的建议 采取重用儒生 设置 表彰六经等措施 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太学 3 影响 1 消极性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 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积极性 儒学地位上升 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 文化 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平等竞争 特别提醒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和实质 1 三点主张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和提倡孝道 2 一个

3、实质 文化专制政策 三 太学的出现1 概况 1 中央 创建太学 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且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 作用 1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 和制度化的标志 2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3 打破大官僚 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 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官方化 四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 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为主 2 汉武帝时代 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3 隋唐时代 科举制开始实行 以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世官制 察

4、举制 考试成绩 2 影响 1 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2 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3 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 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4 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特别提醒 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 1 思想上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 政治上 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 3 教育上 举办太学和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预习小测 1 秦始皇曾下令 焚书 下列选项中必须上缴政府予以烧毁的是 A 秦国官定史书 秦记 B 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 医药 卜筮 种树等书D 私人收藏的 诗 书 解析 选D 本题抓住限定词 秦始皇下令烧毁的

5、书籍 A B C不在焚书之列 除了博士官所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 天下有私人收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都必须上缴政府予以烧毁 故选D 2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 董仲舒B 荀子 孟子C 商鞅 孟子D 韩非 董仲舒 解析 选D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汉朝董仲舒进一步提出 君权神授 春秋大一统 天人感应 等思想 为汉朝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这里的 儒术 指 A 吸收了佛教 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 正统的孔孟学说C 糅合了道家 法家等学

6、说的儒学D 儒家学说与权术 解析 选C 董仲舒的思想 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 引入阴阳五行理论 杂以法家 道家某些思想成分 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故C与题意相符 4 2016 眉山高二检测 儒学以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为基本文献 这六部书后被称为 六经 政府表彰 六经 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 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汉朝 解析 选D 西汉中期 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学被汉武帝采纳 成为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 儒学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 因此儒学地位进一步提高 故D正确 5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 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 还有法家经典 你可以到郡县的

7、学校就读 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你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做官A B C D 解析 选C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儒家五经作为教科书 故 错误 科举考试始于隋唐时期 明显错误 符合汉武帝时期尊儒思想 故选C 6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的极大诱惑 吸引了无数学子 使他们 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 科举制的实行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为历朝沿用 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A B C D 解析 选A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这既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大

8、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的表述太过绝对 是错误的 探究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互动探究 1 阅读课本第一目和第二目 回答秦汉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何在 秦代和汉代的做法和具体措施有何不同 提示 趋势 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不同点 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 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 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 前者主张以法治国 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2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二 四段和以下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 春

9、秋繁露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思考 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和作用 提示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作用 一方面 神化了皇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另一方面 又以天道约束了皇帝 探究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的四大特点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2 既宣扬 君权神授 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3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思想 增强了儒学的生命力 4 宣扬 天人感应 为儒学披上神圣外衣 深化点拨 汉代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适应汉武帝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等的新需要 这是

10、它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探究训练 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A 主张 君轻民贵 和仁政B 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 吸收了其他各家思想D 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 解析 选D 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也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故选择D 探究2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互动探究 1 阅读课本第四目第一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先秦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先秦推行什么样的选官制度 有何弊端 提示 世官制 不能选拔出真正为国所用的人

11、才 2 阅读课本第四目第一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汉代察举制 四科取士 为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 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 四曰刚毅多略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百官志注 思考 概括汉代选拔人才的标准 如何评价 提示 才学 道德品行 选拔出一批有才能的官员 但由于教育的不公平 真正的寒门子弟并没有被选中的机会 3 阅读课本第四目第二至四自然段及 资料卡片 思考 科举制下唐太宗为什么说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提示 因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利禄 以仕途为人生理想 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探究总结 选官制度的沿革 趋势与实质1 制度沿革 1 世官制 西周时期按宗法血

12、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 2 军功制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3 察举制 是一种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 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 发展到魏晋时期为九品中正制 注重门第与家世 4 科举制 隋朝创立 唐朝加以完善 宋元明清沿用 影响深远 2 趋势 1 选官由以家世 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 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体现了 公开竞争 公平考试 的原则 3 科举制逐渐完善 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 3 实质 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中来 深化点拨 科举制度有众多的积极影响 但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 逐渐模式

13、化 明清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 束缚人才 探究训练 1 2015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 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 汉武帝创设太学C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 明朝八股取士 解析 选B 汉代兴办的太学使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得以确立 故选B 2 2015 天津学业水平测试 隆平集 取士 载 隋大业中 始设进士科 至唐为盛 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 A 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 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 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解析 选D 由材料中 隋大业中 始设进士科 可以看出这指的是科举制 这种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补偿训练 科举时代流行着 科名以人重 人亦以科名重 科名 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的格言 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 A 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B 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C 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D 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 门第 束缚 解析 选B A 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D本身说法不严谨 再由题干 人亦以科名重 这助长追求功名的风气 故B与题意相符 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