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23447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人民版必修3(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汉代儒学 请思考 1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 汉代儒学是如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这是一幅传统吉祥图案 三纲五常 三个缸 五个人尝酒 寓人要有德行礼仪规范 三纲 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 一书 它是封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的武器 难点 对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重点 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主题一 焚书坑儒 批判 思考 材料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提示 秦始皇焚书坑儒 材料 史记 儒林列传 及至秦之季世 焚 诗 书 坑术士 六艺从此缺焉 1 背景 1 秦统一中国后 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 2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

2、经典批评时政 2 过程 1 焚书 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2 坑儒 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思维点击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提示 儒学以古非今 抨击时政 不利于秦的统治 谤声易弭怨难除 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 人间犹有未烧书 清初 陈恭尹 读秦纪 结合材料探究秦王朝的 焚书坑儒 的影响 合作探究 提示 1 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 2 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摧残了人才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1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 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 A 法家与道家B 法家与儒家C 墨家与兵家D 黄老与儒家2 春秋战

3、国时期 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思想多元化 秦代 定法家于一尊 西汉时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 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 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 文化专制统治加强D 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B B 对点训练 主题二汉代儒学的兴起 思考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提示 选择董仲舒的新儒学来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汉初的无为政治 使中央的丞相 地方的郡守及诸侯王的权力日益膨胀 且匈奴为患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稳定 1 罢黜百家 1 背景 大一统得到巩固 专制主义政体定型 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 表现 肯定董仲舒

4、的儒学思想 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 影响 消极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思维点击 汉朝初年为什么要 无为而治 提示 1 西汉初年 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 2 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君权神授 大一统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主专制 思想统一 思想主张 作用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 实行仁政 排斥 打击 秦刚刚统一 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尊崇 国力强盛 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确立儒学

5、的正统地位 目的 实质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 2 太学的出现 1 概况 汉武帝创立太学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汉武帝时代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 意义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 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 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来自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 文翁以儒家学说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传播浸润 德治 和 孝道 思想 此图反映了汉代崇尚儒学 经

6、术成为入仕之途 不少家族世代治经 形成家学传统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董仲舒的新儒学 鸿儒 董仲舒 三年不窥园 尝乘马不觉牝 p n畜母 牡 m 畜父 志在经传也 太平御览 进退容止 非礼不行 学士皆师尊之 汉书 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 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提示 1 巩固国家的统一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 限制君主的权力 使君主实行 仁政 3 兴办学校 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4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合作探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复其身 太常择民

7、年十八以上 仪状端正者 补博士弟子 得受业如弟子 一岁皆辄课 能通一艺以上 补文学掌故缺 其高第可以为郎中 太常籍奏 即有秀才异等 辄以名闻 其不事学若下材 及不能通一艺 辄罢之 而请诸能称者 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 迁留滞 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 大行卒史 先用诵多者 不足 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 文学掌故补郡属 备员 班固 汉书 儒林传序 据材料思考兴办太学的影响 提示 1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 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1 继承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8、为新儒学所继承 2 发展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 主要增加了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和 三纲五常 的理论 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 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同时 新儒学又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博采众家之长 并融合了阴阳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拓展延伸 1 春秋决狱 又称经义决狱 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 春秋 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 成为法律规范B 汉代中期国家法制开始规范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到巩固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2 西汉时期 太学开设并讲解 易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公羊传 左传

9、 周官 尔雅 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 向社会下层扩展D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C D 对点训练 主题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思考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科举制面向社会 公平竞争 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 是国家考试的首次 破冰之旅 美国汉学家卜德说 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1 确立 隋唐时代确立的选官制度 2 特点 1 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2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3 影响 1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 儒学因科举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 有益于社会重

10、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4 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自魏晋以来 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 至是 宋 始完全废除 且科举盛行 白衣 平民 及第 得通婚于世宦 而门第之风亦衰 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 邓之诚 中华二千年史 提示 1 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2 扩大了统治基础 3 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条件 4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 探究科举制实行的政治意义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到察举制 科举制的演变 选官标准越来越科学 公正 客观 1 世官制是贵族的世袭制 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 2 察举制是由官员推荐任官的制度 汉武帝时代 察举制作

11、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3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是一种更完备 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产生于隋唐 发展于北宋 衰落于明清 拓展延伸 1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 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 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这种现象是指 A 汉初形成 布衣将相之局 B 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 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 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2 广开科举之门 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 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表明科举制的实行 A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C D 对点训练 汉代儒学 背景 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表现 罢黜百家太学出现科举制的文

12、化影响 1 汉兴之初 刘邦崇尚黄老之学 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 黄老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B 2 费正清在 中国 传统与变迁 指出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 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材料中 改造了儒家思想 主要指汉代学者 A 宣扬 君权神授 否定王位世袭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C 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 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C 3 秦朝灭亡

13、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是指 A 独尊儒术 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 民本 特色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A 4 2016 新课标全国卷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却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C 学习思考 1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 焚医药 卜筮 种

14、树之书 提示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而医药 卜筮 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 对政权不构成威胁 2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提示 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 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 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 另一方面 知识分子以仕途为唯一理想归宿 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 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 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 提示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 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人生的成功不过是在紧要处多一份坚持 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在关键时刻少了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