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23345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1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目录第七单元单元说明121 古诗词三首322 四季之美2323 鸟的天堂3524 月迹46习作 _即景56语文园地七61第七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本单元重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

2、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21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22四季之美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2课时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

3、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23鸟的天堂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4*月迹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习作会写题为“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1课时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语文园地1.

4、品味优美的语句。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4.积累诗歌。1课时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21 古诗词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

5、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新课教学( )分钟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2.

6、结合注释,读懂全诗。3.诵读全诗。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

7、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板书:寂静,清新,幽雅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8、(出示课件12)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板书:山村生活美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5.六句写景的句

9、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既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又能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先从题目入手,紧接着抓住重点诗句来品味诗中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预习。【设计意图:设置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

10、加学生的积累。】板书内容山居秋暝诗中有画寂静,清新,幽雅山村生活美课堂作业新设计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参考答案: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

11、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 停泊。板书:枫桥夜泊【设计意图:通过题解引入课文,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全诗,提高学生的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

12、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板书:乌啼(出示课件20)霜满天。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

13、寺的钟声响起。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

14、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件25)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