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21735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内部审计)审计基础(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审计概论 第一节 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国审计的演进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2: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3: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二)我国审计的产

2、生和发展1、西周的萌芽阶段2、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3、隋唐的鼎盛时期 4、元明清的日趋衰落 5、辛亥革命时期的不断演进过程 6、新中国成立后的振兴阶段三: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 1: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4: 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5: 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审计的基本概念一、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 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3、1 经济监督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要发挥其职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监督必须由权利机关实施。 (2)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2 经济评价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指的是,通过审核检查,评价被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和方案等是否先进,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切实执行,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按照计划、预算和有关规定执行,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较优,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等。 3 经济鉴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 需要指出的是

4、,审计的职能客观地存在于审计之中,但审计职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固有的职能可以逐步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 (二)审计的任务 1审核检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揭露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2监督财政预算和财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和协调发展; 3审核检查会计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为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提供有用信息; 4审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审计的作用 制约作用: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和舞弊,制止违反法规制度、违

5、背财经纪律和侵犯资财等行为,可以起到制约不合规、不合法经济活动的作用。 促进作用:对于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指出潜力所在,以便挖掘利用。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省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便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证明作用:能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 二、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以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政预算的执行及其结果,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要内容; 2 以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为主

6、要内容; 3 以企业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 4 以国家给予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单位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经费开支、财政补贴情况为主要内容; 5 以基本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为主要内容;6 以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这些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 (二)审计的目的(重点) 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要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判断。 真实性指审核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有关资料是否客观、恰当地反映了它所应反映的

7、客观经济活动。 合法性指审核检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有关资料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法规。 效益性指审核检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有较高或较低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特点-独立性(重点)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自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和做出审计结论的保证。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参与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2与被审单位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3与被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伦理上没有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审计要保持其独立性,必须做到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和工作独立。 组织独

8、立指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单位之外,与被审单位在组织上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经济独立指审计机构经济应有法定来源,不受被审单位的牵制。 工作独立指审计人员秉公、秉正原则进行审核检查,独立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独立作出审计结论。 (四)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受委托的专业人员,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其实际情况,对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第二章 审计的种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审计按其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 1、

9、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 其目的主要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2、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目的主要是评价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的优劣,以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部门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项审计。 目的在于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审计按其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

10、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 2、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 社会审计有如下特点: (1)审计的独立性。 (2)审计的委托性。 (3)审计的有偿性。 3、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和单位审计。是指由部 门内部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 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2)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3)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 (4)审计时间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三者的关系: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二、审

11、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照审计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 审计按其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二)按照审计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三)按照审计是否有确定的时间分类: 可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四)按照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五)按照审计工作是否受法律的约束分类:可分为法定审计和非法定审计(六)按照审计工作开始时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可分为通知审计和不通知审计。 第三章 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准则一、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泛指有权利或有资格行使审计职能,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组织。根据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审计机构可以划分

12、为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 (一)设置审计机构的原则 1、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2、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政府审计机关 当前,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组织形式和领导关系,几种类型: 1、属于议会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2、属于政府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 3、属于财政部领导的国家审计机关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 其中,我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在国务院,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局,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 审计

13、任务: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进行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的审计监督。(三)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本单位进行的审计。在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其领导类型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种: 1、由企业董事会或其所属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2、由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3、由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 审计任务: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

14、部审计制度。 (四)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具体业务: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 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4)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人员 (一)审计专业队伍的构成 我国审计人员也包括下列三部分: 1、国家审计人员 2、内部审计人员 3、社会审计人员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会计理论水平。 、审计理论和审计专门方法 、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以及有关的财经法规。 4、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其他相关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