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616794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实验室结果异常客观判断和意义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 RBC 男 4 5 5 1012 L女 3 5 5 1012 L新生儿 6 7 1012 L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心病 肺气肿 减少 各种贫血 白血病 急慢性失血 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 白血病 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 HB 男 120 160g L女 110 150g L新生儿 170 200g L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 白血病 急慢性失血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

2、4 10 109 L儿童 5 12 109 L新生儿 15 20 109 L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 妊娠末期 分娩期 经期 饭后 剧烈运动后 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 尿毒症 严重烧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 病毒感染 伤寒 副伤寒 黑热病 疟疾 再障 极度严重感染 X线及镭照射 肿瘤化疗 非白血性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症 红细胞压积 HCT 男 0 42 0 49L L女 0 37 0 43L L增高 大面积烧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脱水 减少 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 N 0 50 0 70 50 70 增加 中

3、性粒细胞 急性化脓性感染 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出血 溶血 手术后 尿毒症 酸中毒 急性汞和铅中毒 嗜酸性粒细胞 变态反应 寄生虫病 术后 烧伤 嗜碱性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何杰金病 癌转移 铅中毒 淋巴细胞 百日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腮腺炎 结核 肝炎 单核细胞 结核 伤寒 亚急性心内膜炎 疟疾 黑热病 单核细胞白血兵病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 N 减少 中性粒细胞 伤寒 副伤寒 疟疾 流感 化学药物中毒 X线和镭照射 化疗 极度严重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伤寒 副伤寒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 多见于传染性疾病急性期 放射病 细胞免疫缺陷 嗜碱性粒细胞 见

4、于速民型变态反应 甲状腺功能亢进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不大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成人 0 005 0 015新生儿 0 02 0 06增加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各型贫血尤为显著 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 表示有疗效 减少 再障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LE 阴性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 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节性动脉炎 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 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诊断 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肾功 BUN 尿素氮 2 82 8 2U L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 占非蛋白氮50 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肾实质受损时 肾小

5、球滤过滤率降低 使血中的浓度升高 因此尿素氮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增高 各种肾脏疾病 肾小球病变 肾小管 肾间质或肾血管的损害 1 肾前性氮质血症 prerenalaxotemia 由于肾血液灌注减少或尿素生成过多引起 后者见于高蛋白饮食 饥饿 发热 脓毒血症所致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2 以及胃肠出血后血液蛋白重吸收等 脱水 休克 心衰引起肾供血不3 足 4 使血浆尿素浓度升高 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浆肌酐浓度往往不伴随升高 尿素氮 2 肾性氮质血症 renalazotemia 由于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肾病等引起 肾结核 肾积水的血浆尿素增高与肾组织破坏程度相关 3 肾

6、后性氮质血症 postrenalazotemia 经输尿管 膀胱 尿道的尿流受阻引起的血尿素升高 如 尿路结石 泌尿生殖系的肿瘤 前列腺肥大 阻塞造成肾小管内压力升高 8 使管内尿素倒扩散入血液 血浆尿素浓度降低见于婴儿 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的正常人 一般无意义 肌酐Cr 男 44 80umol L女 70 115umol L血浆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 临床意义 由于肌酐清除比尿素快 故血中肌酐含量增高出现在尿素增高之后 当肾小球受损早期或轻度损害时 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 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至正常人的1 3时 血中肌酐才明显上升 因此测定血Cr作为肾功能指

7、标之一并不比BUN敏感 但C 测定的优点是不受高蛋白饮食的影响 其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优于BUN 肌酐 血肌酐升高的程度与慢性肾衰竭呈正相关 肾衰竭代偿期 血肌酐 178umol L 肾衰竭失代偿期 血肌酐浓度178 445umol L 肾衰竭期 血肌酐显著升高 445umol L 同时测定血CR和BUN临床意义更大 正常的BUN Cr mg dl 为20 1 肾小球疾病时 血清BUN增高比Cr快 使比值增大 肾前因素引起的BUN滞留 因Cr不升高而使比例更高 达40 1 肾小管严重损害时其比例可低于10 1 尿路梗塞时 BUN和Cr可同时按比例增高 尿酸UA 参考范围 尿酸酶法 男150 4

8、40umol L 女95 360umol L 浓度升高 多见于痛风 核酸代谢增强的疾病 如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 恶性贫血治疗期等 肾功能受损的疾病尿酸值也增高 但因外因素的影响较多 故较少作为肾功能的指标 妊娠毒血症 高乳酸血症由于排泄结合位置的竟争作用 使血液尿酸值升高 吃富含嘌呤的食物 如动物肝 肾 胰 贝类等可因外源性嘌呤增加而致尿酸值升高 肝功 胆红素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在肝 脾及骨髓的单核 吞噬系统中分解和破坏而形成的产物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 血清中总胆红素由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组成 血清结合胆红素 CB 与总胆红素 STB 定量试验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原

9、理 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值 34 2umol L 时 即可自尿中排出 尿胆红素 参考值 正常人尿中含微量胆红素 约为 3 4umol L 定性为阴性 临床意义 肝细胞性黄疸时尿内胆红素中度阻塞性黄疸时 尿内胆红素明显增加 溶血性黄疸时 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结合胆红素不添加 但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故尿内胆红素定性试验为阴性 另外 碱中毒时胆红素分泌增加 尿中胆红素定性为阳性 尿胆原检查 尿胆原检查 原理 在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中 有及少量的尿胆原逸入血液循环 从肾脏排出 参考值 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应 阳性稀释度在1 20以下 定量 0 84 4 2umol 24h尿 临床

10、意义 尿胆原增高见于 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升高 肝细胞性黄疸时 尿中尿胆原增加 其他如高热 心功能不全时 由于尿量减少 尿胆原的含量可相对增加 顽固性便秘时从肠道排泄的粪胆原减少而自肠道回吸收的尿胆原的排出亦可增加 血清氨基转移酶 ALT AST 测定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 其次是骨骼肌 肾脏 心肌等组织中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 其次是肝脏 骨骼肌 肾脏等组织中 AST有两种同工酶 从在于细胞浆中的ASTs和细胞线粒体中的ASTm 健康人主要是ASTs 当肝细胞大量坏死时ASTm升高 血清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 比色法 ALT5 25卡门单位 AST8 28卡门单位连续检测法 37 ALT10 40U

11、 L AST10 40U L ALT AST 1 临床意义 I 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和AST均升高 可达上限的20 50倍 以ALT明显升高为主 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 急性重症肝炎时 黄疸加重而转氨酶不升高或下降 称为胆 酶分离 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 预后不良 慢性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肝硬化时转氨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在肝硬化终末期可正常或下降 肝内外胆汁淤积 酒精性肝炎 药物型肝炎 脂肪肝 肝癌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为正常 血清氨基转移酶 II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升高为主 发病后8 12小时开始升高 24 48小时达高峰 3 6日恢复正常 III 其他疾病

12、如心功能不全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化学毒物和药物造成肝损害 引起转氨酶升高 碱性磷酸酶 ALP 测定 ALP主要分布在肝脏 骨骼 肾脏 小肠及胎盘中 血清中AL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成骨细胞 肝脏合成的ALP随胆汁排入小肠 参考值 成人40 110U L 30 儿童 250U L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增加见于生长期儿童及青少年 妇女妊娠中晚期 碱性磷酸酶 ALP 2 胆道阻塞各种胆管阻塞性疾病时 ALP明显升高 与阻塞的程度 持续的时间成正比 3 黄疸的鉴别诊断ALP和血清胆红素 转氨酶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4 肝脏疾病急 慢性黄疸性肝炎 肝癌 胆汁性肝硬化等 5 肝胆系统以外的疾病

13、如佝偻病 成骨细胞瘤 骨折恢复期等 y 谷氨酰转酞酶 y cT 测定 y CT主要存在于肾脏 胰腺 肝脏 脾 前列腺等组织中 血清中的y CT在肝脏中主要分布于毛细胆管和肝细胞浆中 参考值 0 50U L 37 临床意义 1 肝癌原发或继发的肝癌 可高于参考值几倍至几十倍 y 谷氨酰转酞酶 2 肝道阻塞可达正常的5 30倍 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硬化性胆管炎等 3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中等程度升高 慢性肝炎 肝硬化非活动期可正常 如持续升高 提示病情恶化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可明显升高 4 其他疾病脂肪肝 胰腺炎 胰腺肿瘤 前列腺肿瘤等y cT亦可轻度增加 乳酸脱氢酶 LDH 测定 参考值 连续

14、监测法 104 245U L速率法 30 95 200U L 临床意义 1 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 肝癌 2 心肌梗死在急性心梗时 发病12 24小时升高 48 72小时达高峰期 10天后恢复正常 3 其他疾病骨骼肌损伤 恶性肿瘤 淋巴瘤 白血病等 凝血 血液高凝状态 凝血 出血 止血 是临床最常遇到的情况 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 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的检查 各种抗凝药的正确应用和预后估计 都离不开对凝血状态的了解 凝血4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这些问题 凝血四项包括 凝血四项包括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3 凝血酶时

15、间 TT 4 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 1 正常参考值 12 16秒 2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 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和凝血因子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 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 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 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 2倍最为适宜 凝血酶原时间 PT PT异常意义 1 延长 先天性因子 缺乏症和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获得性见于DIC 原发性纤溶症 维生素K缺乏 肝脏疾病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

16、的抗体 2 缩短 先天性因子 增多症 口服避孕药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 INR 1 正常参考值 0 8 1 5 2 临床应用 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 ISI 国际敏感度指数 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 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 PT值结果差异很大 但测的INR值相同 这样 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国际标准化 凝血酶原时间 比值 INR INR XC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 在ISI介于2 2 2 6时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 5 2 0INR在3 0 4 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 5 2 5 髋部外科手术前2 0 3 0 深静脉血栓形成2 0 3 0 治疗肺梗塞2 0 4 0 预防动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