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119611480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

2、,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

3、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5.领悟作者的

4、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借助

5、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指导读准多音字“供”( g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ng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6、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2)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3)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4)也傍桑阴学种瓜。(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四、想象诗境,领悟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

7、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3.教师评议,播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7.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五、了解作者,积累古诗。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

8、: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四首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1)小组交流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

9、学习方法。(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领悟感情)(3)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稚子弄冰。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稚子弄冰。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稚、钲、磬”的读音。(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10、。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彩丝穿取当银钲。(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敲成玉磬穿林响,(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作玻璃碎地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4.想

11、象诗境,领悟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中呈现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3)教师评议,播放稚子弄冰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6.练习背诵。7.了解

12、作者,积累古诗。(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七、拓展活动。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13、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2.搜集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背诵积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凭借文中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

14、达的思想感情。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读准:漪)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1)陂(bi):池岸。(2)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3)浸:淹没。(4)寒漪(y):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5)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6)腔:曲调。(7)信口:随口。(8)

15、归去:回去。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6.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