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610596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市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解析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家庭生活中处处有物质的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鲜牛奶变质B. 酵母粉发酵C. 钢丝球刷碗D. 洁厕精除垢2.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纸张要双面使用B. 随手关闭水龙头C. 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D. 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3. 下列安徽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 砀山苹果B. 淮南豆腐C. 巢湖白鱼D. 阜阳枕头馍4. 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2、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i是一种活泼金属B. 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C. 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 Al、Si、P的原子序数13、14、156. 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温下稳定B.

3、 是一种纯净物C. 具有导电性D. 含碳元素和铝元素7. 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3B. 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C. 该反应前后的原子、分子的个数、种类不变D. 该反应是氧化反应8. 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灰水和NaCl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A. AB. BC. CD. D9. 甲、乙两种物质

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 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0.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B. 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C. 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 溶液滴定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0分)11. 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属于合金的是_(选一种材料名称)(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

5、点:_(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变化(化学、物理)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实验室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3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1)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理由是:_(3)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13. 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

6、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有关的是_(填字母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_(填化学式)(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试剂Ca(OH)2NaOH价格(元/kg)0.362.90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_(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4.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有

7、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溶质只有碳酸钠(1)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_ 假设一正确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溶液变红假设二正确 _ _ 假设三正确写出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假设一正确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假设一正确(3)(1)的探究实验也有不足,因为实验前未排除_对酚酞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15.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

8、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锌的形状(均取1g)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20%锌粒31.720%锌片50.930%锌粒61.730%锌片79.9(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小兵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氢气应从_(填e或f或g)管通入。【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得出结论】(4)结论是_。【评价与反思】(5)下表是小兵第组实验

9、的详细数据。时段(均为1分钟)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H2的体积3.1mL16.7mL11.9mL9.6mL7.6mL6.0mL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10、,属于化学变化。 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纸张要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故符合理念; B、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符合理念; 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可以节约资源,故符合理念; 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会加大树

11、木的砍伐力度,故不符合理念。 故选:D。根据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答案】A【解析】解:A、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青蒿素是由青蒿

12、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由此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C。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D【解析

13、】解:A、硅是一种非金属,性质较稳定,故A说法错误;B、磷的原子序数是15,核外有15个电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单位是“1”不是“g”,故C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Al、Si、P的原子序数13、14、15,故D说法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答案】B【解析】解:A、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A正确; 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B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

14、,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正确; D、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铝元素,故D正确; 故选:B。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7.【答案】B【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是: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A错误;B、用A、B、C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C+B2=C2+2AB,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