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8066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材料分析专题复习课件(2)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专题复习材料分析 2 材料分析 1 我当上皇帝 全靠你们 可当了皇帝以后 却整夜不能安睡 如果有一天 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 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杯酒释兵权 发生在 朝代 北宋 根据材料 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材料研读 2 宋史 职官志 记载 宋初 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 钱谷 户口 赋役 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 与守臣 指知州 知府等地方长官 通签书施行 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 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 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其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 防止知州职权过重 宋

2、太祖创设 通判 一职 由皇帝直接委派 辅佐郡政 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研读 3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 退将诗 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朝重文轻武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英雄无用武之地 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 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 4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 大臣赵普针对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的状况 提出 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 权 钱 兵 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 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钱

3、指的是地方财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 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材料研读 5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材料研读 这首七言绝句是北宋太子少师苏颂于使辽时对契丹人生活的写照 P34页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6 澶渊之盟后 朝中大臣排挤寇准 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 欲得天下好 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 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百姓希望安居乐业 结束战乱 敢于直谏 刚直不阿 指挥若定 澶渊退敌 老百姓敬重怀念他 材料研

4、读 7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 hu 下炙 zh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材料分析 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 蕴含了作者忧国忧民 矢志抗金 报效国家的决心 8 南朝可谓无人矣 若有一二千人守河 吾辈岂能渡哉 材料分析 P38页 金在与北宋联兵抗辽的过程中 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宋徽宗 宋钦宗无心抵抗 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 金军攻破开封 北宋灭亡 材料分析 9 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 阅读分析图片和材料后 请完成 1 在材料一中的框内 分别填写相应的政权名称 战后双方订立

5、和议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 材料二赞美的是谁领导的军队 他在1140年带领宋军在 大败金军骑兵主力 取得大捷 3 他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 金 南宋 岳飞 郾城 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 纪律严明 岳飞精忠报国 他们的抗金斗争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说一说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 课后活动 10 下面是南宋诗人林升写的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远处青山叠翠 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 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南宋政权军事软弱 政治无能 满足现状 苟且偷安 偏安江南 11 材料一 南宋时谚语

6、 苏湖熟 天下足 材料二 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 如广州 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 波斯湾 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海外贸易的收入 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雨量充足 气候较热 土地肥沃 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材料分析 11 材料一 南宋时谚语 苏湖熟 天下足 材料二 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 如广州 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 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从西太平洋到印

7、度洋 波斯湾 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海外贸易的收入 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 这与宋朝哪一行业在当时世界居首位有关 当时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 3 因海外贸易兴盛而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泉州 当时这里出口的主要货物可能有 试举两例 丝绸 瓷器等 造船业 市舶司 材料分析 12 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 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 屋宇雄壮 门面广阔 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 骇人闻见 材料二 梦梁录 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 万物所聚 诸行百市 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 连门俱是 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 说

8、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材料分析 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 商家实力雄厚 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 店铺遍及大街小巷 有一定的规模 商品种类繁多 13 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 中 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 互相攻打 蒙古初期 各部落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 材料分析 14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历史线索 名人名言 自古以来 有谁能长生不死呢 一个人

9、只要能将爱国的赤诚之心永载史册 虽死也无憾了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决心 体现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写得慷慨悲壮 气吞山河 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它不知激励了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忠于国家民族奋然前行 慷慨赴死 15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北宋柳永 望海湖 材料分析 北宋词人柳永在 望海潮 中描写杭州的词句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 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P54页 16 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材料分析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 他写了 梦溪笔谈 他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P60页 北宋沈括在 梦

10、溪笔谈 中写道 若止印三二张 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 极为神速 主要得益于 A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 瓦子 瓦舍 的出现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17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宋人记载指南针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记录 历史线索 名人名言 P61页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 17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 萍州可谈 材料研读 想一想 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它的发明是人类从靠天辨向到以物辨向的历史飞跃 在北宋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成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 大

11、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 y 萍洲可谈 图一图二材料三 渺茫无际 天水一色 舟舶来往 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 毫厘之差 生死系 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 南宋 中国的海船 船体大 装载多 结构坚固 船上装有指南针 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司南 罗盘 材料分析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 渺茫

12、无际 天水一色 舟舶来往 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 毫厘之差 生死系 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 南宋 中国的海船 船体大 装载多 结构坚固 船上装有指南针 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请回答 2 你从材料二 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 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 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 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材料分析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 昼则观日 阴晦则观指南针图一图二材料三 渺茫无际 天水一色 舟舶来往 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 毫厘之差 生死系 南宋赵汝适 诸

13、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 南宋 中国的海船 船体大 装载多 结构坚固 船上装有指南针 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请回答 3 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 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 后来又传到欧洲 材料分析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对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鸡鸣驿 材料研读 18 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 人迹所及 皆置驿传 使驿往来 如行国中 元史 地理志 1 政治 东西方的使臣往来方便 有利于中外经济 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发展 2 经济 元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40多个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文化 便于先进科技和

14、文化输入与传出 有利于互相学习 融合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9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 火药和磁石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 其次在战争中 最后是在航行方面 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 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 新工具 课后活动 根据培根的评述 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造纸术 为人类提供了经济 便利的书写材料 有利于世界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印刷术 既经济 又省时 加快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改变了作战方式 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