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2914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岳麓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单元知识主线 单元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 度 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政策 以政治协商会议为主的统一战线政 策和以 一国两制 为核心的国家统一政策 主要表现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框架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奠基 时期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初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奠定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2 文化大革命 时期遭挫折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中国的民主法治遭 到践踏 普通公民的民权得不到保障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中国共产

2、党正常 的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 3 新时期的重完善 改革开放后 民主法治制度得到恢复和完善 提出了 依法治国 的思想 在社会基层推广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是我国民主 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4 一国两制 的提出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一国 两制 的思想 为香港 澳门的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主干知识整合 考纲考情分析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 2014 全国 卷 41 世 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录对 比 文化大革命 对对 中国教育的影响

3、由于涉及现实现实 政治等 因素 本单单元全国卷中 很少命题题 重点掌握一 些已经经定论论的重大事 件 不做深入的探究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 制的建设设 一国两制 的理论论 与实实践 抓主干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一 新中国的成立 1 准备 1949年9月21日 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讨论 的有关事宜 2 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 意义 1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 的 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 的新时代 2 新中国的成立是 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4、 建立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当家做主 马克思主义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 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 1 目的 保障在政治上从 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替代起 作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通过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 内容 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 义务 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 入宪法中 4 意义 是我国的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 临时宪法 社会主义 2 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 标志

5、1954年9月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 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组成 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全国人民 产生 由各党派和 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 4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 3 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 共同反对国民党专 制独裁 2 指导思想 1956年提出的 方针 普选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人民 3 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 组织 4

6、 历史作用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开创了群策群力 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4 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基本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 族大团结 在一些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 机构 行使自治权 2 作用 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加强了民族团结 促进了 国家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聚居 三 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 人权被践踏 许多老干部 知名学者 普通知识分子被抄家 批斗 人 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 2 社会秩序混乱 全国各地成立的 集诸权于一身 公检法系统 陷于瘫痪 3 民主政治制度遭破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都 遭到破坏 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 4 中国共产党内部 各级党组织遭到破坏 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四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 背景 的召开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确立了指导思想 2 措施 1 平反冤假错案 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 2 政治体制改革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政权 和基层民主建设 革命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首要环节 3 加快法制建设 颁布了 年宪法 并相继出台了 刑法 刑事诉 讼法 等法律法规 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97年 中共 十五大 把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并于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通过了 行政复议法

8、使 民告官 有了法律保证 4 基层民主选举 法律依据 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颁布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颁布 意义 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普及 这是中国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是中国政府为贯彻 依法治国 精神 保障群 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选举法 依法治国 行政诉讼法 1982 五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1 形成过程 1 雏形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毛泽东 周恩来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的设想 2 酝酿 1981年 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九条方针 3 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

9、平全面阐述了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的深刻含义 4 宪法保证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新宪法 5 定为国策 1984年 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 一国两制 方针通 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 成功实践 1 条件 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条件 一国两制 构想及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完善 2 过程 香港回归 1984年12月 中英双方签署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7月1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回归 1987年4月 中葡双方签署 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 意义 国内 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

10、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际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 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 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并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1997 1999 1979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海峡两岸通邮 通航 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两岸 民间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3 1992年在 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 问题上两岸达成共识 4 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强调 坚持一个中国的 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5 2005年3月 全国人大通过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 一个中国 反分裂国家法 1 用现代化史观评价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

11、政治 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建立了中国 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 经济 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 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现国家繁 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3 思想文化 确立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为社会主义文化的 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2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之处 1 性质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 家权力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 统一战线组织 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 2 职能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 的重大事务 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

12、协商 重理解 3 监督权不同 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 是法律监督和工作 监督 具有法律约束力 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 不具有法律约 束力 是一种民主监督 4 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 产生 3 20世纪的宪法性文件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1949 1954年起了临时宪法的 作用 3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 主题一 人

13、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解答 1 明问题 找方向 本题是历史阐述题 属于开放性题目 题目中的关 键信息是 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结合时代背景 首先提取关键信息 然后根 据时代背景 在材料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并进行合理的 解释 2 联所学 找关联 新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 民主政治的基石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实行 一边倒 外交 政策 3 提信息 找关键 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出民族团结 反映出苏联对我国的援助 答案 历史信息 人民当家作

14、主 民族大团结 工业建设成就 苏联援助 阐释 能结合时代背景 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并进行合 理解释 如 新中国成立后 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划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等 取得了巨大的工业建设成就 新中国 成立后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实行了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建立了中 苏友好关系 深化拓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 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和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 党派在法律上

15、是平等的 组织上是独立的 政治上各民主党派要接受中 国共产党领导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是其他各项制度 的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人大代表经由人民 普遍选举产生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不只是单纯的民 族自治或地方自治 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是政治因素和经 济因素的结合 主题二 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问题 据材料 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归纳有利于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2013 江苏卷 22改编 解答 1 明问题 找方向 政治愿望 从材料中提炼 积极因 素 可从人民愿望 历史传统 两岸交流

16、需求等方面归纳总结 2 联所学 找关联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九二共 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 突破 3 提信息 找关键 反映出其政治愿望是国共再度合作 实现民族的复兴 答案 政治愿望 国共再度合作 实现民族的复兴 积极因素 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 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 海峡两岸交流 日趋频繁 或 九二共识 等 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 教材补缺 角度 文化大革命 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 典例 2014 全国 卷 4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节选 目 录 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 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目 录 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 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 破 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 成 尼德兰革命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 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 的原因 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