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255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课件 岳麓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知识主线 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主要分两个时期 1978年前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978年后 随着经济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 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五 计划的完成 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的完成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 别是 文化大革命 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2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2、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 使 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以经济特区 为突破口 开放沿海地区 再到内地 由点到面 由沿海到内地 我国对外开 放格局逐步形成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主干知识整合 考纲考情分析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最新考纲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20世纪纪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义建设设道路的 实实践 1 2016 全国 卷 31 一 五

3、计计划 2 2015 全国 卷 31 一 五 计计划 工业业化 3 2015 全国 卷 31 新中 国成立初期经济发经济发 展战战略 4 2015 海南卷 24 大跃跃 进进 中大办办工矿矿企业业 5 2014 全国 卷 31 一 五 计计划期间间的粮食计计划供 应应制度 6 2014 全国 卷 31 计计划 经济经济 体制 7 2014 海南卷 24 计计划经经 济济体制随着工业业化建设设的进进 行而建立 8 2013 海南卷 23 一 五 计计划工业业布局 1 高频频考点 本考点主要考查查 一五 计计划和家庭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制 2 备备考策略 1 新中国建立到 一 五 计计划完成是中国

4、社会的剧剧烈变变 革时时期 对对于本阶阶段的学习习需要注 意两点 第一 从生产产力的角度 掌 握这这一时时期中国现现代化 工业业化 的 成就 第二 从国家经济经济 体制的角 度 认识计认识计 划经济经济 体制形成的背景 特点和影响 2 20世纪纪50年代 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义建设设道 路的实实践 注意农农村经济经济 政策的调调 整及从唯物史观观看 大跃进跃进 人 民公社化运动动 分析生产产力要与生 产产关系相适宜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 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认识认识 家庭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 制在整个改革开放进进程中的 地位和影响 4 对对城市经经 济济体制改革 教材放在改革 开放的初期

5、考生需要能够够 分析 中国特色 形成的原 因 理解 走自己路 的科 学性 5 中国当代的对对外 开放实际实际 上是经济经济 全球化 在中国的表现现 考生需要将 中国的对对外开放与经济经济 全 球化联联系起来 认识认识 中国融 入世界经济经济 大潮的重要意 义义 家庭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 制和国有企业业改革 1 2016 全国 卷 31 家庭 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制的影响 2 2015 海南卷 23 基层层的 探索为农为农 村经济经济 体制改革奠 定基础础 3 2013 全国 卷 35 中国 20世纪纪80年代改革与苏苏俄新 经济经济 政策比较较 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步形成 2016 海南卷 2

6、5 设设立经济经济 特区 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 2012 全国卷 33 新中国改 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经济 建设设 1992 年下海潮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背景 1 1952年底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的方针 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2 一五 计划 1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 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之间 的关系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成就 到1957年底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工业布局 为社

7、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抓主干 重工业 工业体系 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 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 的要求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 概况 农业 1953年 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 全国掀起 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手工业 1953年 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 手 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运用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和经销代 销等形式 将其纳入 轨道 1953年底 实行个别企业的公 私合营 1956年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 实质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4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确立 为中国社会

8、主义 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工业化 国家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 二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 成就 1 中共 八大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提 出了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的主要任务 是对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 八字 方针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1960年冬 党中央提出 巩固 充实 提高的方针 到1962年底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城乡人 民生活有所改善 2 失误 1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人犯了 左 倾错误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 速度 2 表现 1958年 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发动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9、966 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工业国 调整 大跃进 3 危害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生 产积极性 导致三年 1959 1961年 严重经济困难 文化大革命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 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 1 1976年粉碎 四人帮 后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了思想 为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时间 1978年12月 3 内容 确立了 和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 方针 4 历史意义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改革开放

10、 四 经济体制改革 1 农村 内容意义 家庭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制 指在 基础础上 把土地长长期承包给给各农户农户 使用 农农 业业集体生产变为产变为 分户户 自负负盈 亏 使农农民获获得了生产产和经营经营 的自主权权 极大地调动调动 了农农 民群众的生产积产积 极性 1984年后 农农村改革进进入调调整产业结产业结 构 大力发发展 时时期 进进一步提高了农农民的生活 水平 有利于农业农业 的现现代化 建设设和农农村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土地公有制 自主经营 乡镇企业 2 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 1 背景 农村改革的推动 2 过程 展开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11、制 改革的决定 中心环节是 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深化 1992年确立建立 的目标 3 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国民经济 健康 稳定的发展 增强企业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 过程 提出目标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体制 的目标 立法保障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发展创新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指出 是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 到21世纪初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意义 解放了生产力 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大大促进了中国 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中国

12、 发展的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现代化 五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 依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 过程 1 经济特区 从1980年起 先后建立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和 五个经济 特区 2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 开放大连 秦皇岛 天津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 沿海经济开发区 20世纪80年代 把闽南三角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 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 进一步对外开放 1992年 开发上海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004年以来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人关注 3 特点 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 再到内陆省会城市 从东部到中西部全 方位

13、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 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5 深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 1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2 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海南 浦东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 从历史原因看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底子薄 2 从现实需要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军事 包围 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 从苏联影响看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策略 4 从行业关系看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

14、农业的发展 重理解 2 过渡时期 1949 1956年 我国社会的特点 1 社会性质 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 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 是社会主义国家 2 经济基础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非社会主 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 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 主导地位 3 社会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三大 改造完成后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 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并通过了 中华人民

15、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 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3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1 特点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强调 一大二公 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 强调公社生活自给 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 2 实质 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 平均 公平合 理的社会 但这只是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 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4 历史地 辩证地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从当时来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方向发展 2 从长远来

16、看 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 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 小块田地分散经营 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土地产权不明确 土地关 系混乱 5 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经济 落后 工业业化程度低 国防力量 薄弱 借鉴苏联鉴苏联 社会主义义建设设 的经验经验 解放和发发展生产产力 加速现现代化 建设设 国内国际际形势发势发 生重大变变化 社 会主义义事业业在世界范围围内处处于低潮 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论创 新和实实践 探索 特点 单单一公有制 行政手段在资资源配置中起 基础础性作用 公有制为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市场场在国家宏观调观调 控下对资对资 源配 置起基础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发挥 了积积 极作用 但后期计计划经济经济 逐 步僵化 严严重束缚缚了生产产力 发发展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产力 使中国经经 济济与世界经济经济 真正接轨轨 人民生活 水平获获得极大提高 6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1 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2 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