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00368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未知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0:06:03内容摘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并进而探讨了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内外部制度安排,最后为促进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企业家人力资本 形成途径 制度安排 最早给“企业家”(Entrepreneur)下严格定义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在其政治经济学问

2、答录中提出: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便是企业家。而熊彼特则认为,企业家是典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实施创新活动的人,这种资质具有稀缺性。卡森在1982年提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的观点。张维迎认为,企业家是那种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笔者在本文把企业家定义为:公司的经营者,即以经营企业为职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者。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从生产性和交易性的角度出发,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性的功能,保证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而具有的“利用资本的

3、经营能力”和“降低交易费用能力”的总称。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私有性、不可分割性、不易观察的特点。它的形成既有企业家天生的秉赋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 天赋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尽管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一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但是每个人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是不同的。这不仅因为个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费用是不同的,而且因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机灵”(柯斯纳)、“想象力”(沙科)、“判断力”(卡森)、“敏感性”和性格等,这些个人资本部分是与生俱来的。 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投资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最普遍途径。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

4、资集中于教育和培训投资、“干中学”的投资。首先,教育和培训投资。通过初级教育及高等教育而逐步获得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的一般知识,是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企业家在工作空余时间甚至脱产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如MBA以及一些管理技能的培训,这些都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进一步投资。其次, “干中学”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提出了一个“干中学”人力资本的理论,即除学校正规教育外,知识也会在实际生活与实践中逐步积累。“干中学”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企业家只有从“干中学”中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不断地开拓创新,从而积累丰富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因此,企业家人力资本使用的过程也是企业

5、家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 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内外部制度安排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个和社会、企业组织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在企业内外部给予制度安排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提升企业家素质;另外,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使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如何激励企业家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工作努力,这也需要在内外部制度上予以安排。 (一)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 1.内部人才的选拔培训和外部人才的引进机制。企业要开发出一套适应自身的选拔培训体制,结合内部提拔和外部引进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企业

6、家不断进取,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进新的管理者,形成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为企业注入新的思维、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活力。 2.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一,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影响企业家行为的动力机制,是人们对他进行价值判断的结果和表现。企业家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从总收入绝对值大小和薪酬结构两方面考虑。收入越多,对于企业家的激励越大。在欧美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中仅年薪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与此相对应的,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中央直属40家大型企业所做的调查,4家在港企业的老总平均收入40多万元,最多的63万元,内地36家企业的老总平均年收入只有6万多元。根

7、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企业家的工资性收入只起到保障作用,而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的收入,诸如期股收入等剩余索取权则具有较大的激励性作用。股票期权奖励是剩余索取权激励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长期性的报酬制度使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利益与企业中物质资本的利益相一致。美国高管基本薪酬占其薪酬总额的32%,短期激励(红利)占17%,长期激励(期权)占总额的51%。这种长期激励方式在不断创新,仅股权激励就有多种,包括股票期权、虚拟股票、限定股票、股票增值权、股票奖励和业绩股票等。 我国从1997年起也开始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试点,但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如激励方案实施的行政化、公司治理

8、结构的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缺乏高效稳定的证券市场和竞争性的经理人才市场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中长期激励比例所占比重明显偏低。2005年底,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这表明我国企业逐渐借鉴国外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加大高管人员中长期激励比重。当然,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家的薪酬制度设计也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方法,在薪酬设计的问题上还要考虑国家文化的问题。美国是一个鼓励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国家,而我国社会的文化传统却是“等富贵”。2004年试行的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在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为基

9、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的同时也规定了企业负责人最高收入不得超过员工平均收入的12倍,这也表明了我国企业家薪酬制度改革的谨慎性。 !第二,控制权的分配和监督。企业控制权是指对企业契约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决策权,有时称为剩余控制权。控制权分配的实施,各个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结构甚至是企业文化而定。但有一点应该认识到,企业家剩余索取权的安排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应该对应(Harris和Raviv,1989年;Milgorm和Robert,1992年)。因为如果两者安排不对应,企业家享有控制权但并不承担风险,而承担风险的人又不能控制企业,那么企业家的“偷懒”和“败德”行为就会充斥整个经营决策过程,他就不可

10、能有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人力资本,做出好的经营决策,企业家人力资本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相对应的是一个监督的问题,即内部约束机制的问题。为防止企业家滥用控制权的行为,在实际的操作中,通常可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既不代表出资人,也不代表经理层,他们往往是经济或法律方面的专家,职责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并对公司的战略、运作等重大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第三,精神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岗位竞争激励、业绩目标激励和信任授权激励的精神激励机制。在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岗位竞争的胜利便能够带来这种需要的满足。而业绩目标也可以给企业家带来很大的动力

11、,就像目标激励理论中谈及的,在一定适宜的范围内,目标越具体,难度越高,压力越大,企业家的激励也越大。给企业家信任授权的激励意味着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行使自己的经营权而不受到制约,这就激励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企业负责。 企业外部的制度安排 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来看,一个有效开发、利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外部制度安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的市场机构与充分的市场竞争 在企业外部,完善的市场结构,包括企业家、资本和产品市场,是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 1.充分竞争的企业家市场。企业家市场具有两方面的机制,一方面是信息显示机制,透过企业家的声誉,显示企业家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另一

12、方面是竞争选择机制,企业家的声誉好,则企业家人力资本就会上升,否则就会贬值,甚至于被淘汰。法玛(Fama,1980)说过,企业家市场的竞争机制是约束企业家行为的最好机制。比如,猎头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信息网络,掌握企业家的背景材料,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而且还可以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充当供求双方的媒介,对发掘、评估人才,促进企业家队伍的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企业家职业利益风险机制,将企业家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发展前途、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格局。 2.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首先,资本市场的运作对企业家的压力集中表现在企业的接管上。

13、在资本市场上,企业家的表现与业绩会通过公司股票或资本价格的升降表现出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该企业的股票价格就会上升,从而企业家在收入、声誉等方面就会得到较高的回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甚至公司会面临被收购兼并的威胁,这样企业家不仅会在收入、声誉等方面受损,而且其职业生涯也将面临终结的危险。从筹资的角度看,对于经营绩效较好的企业,企业家易于从资本市场筹措到所需要的资本,即受资本稀缺性约束较小,为更有才华的企业家充分施展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相反,经营绩效不佳的企业,更难在资本市场上筹措到运营资本,“马太效应”十分显著。 3.竞争、有序的产品市场。在产品市场上,企业

14、家的表现和业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本素质、管理效益、资本运作等等一切的活动,而这些都会通过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利润的变化直接表现出来,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其带来的破产威胁会使企业家尽力发挥其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二)良好的社会风气 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企业家、热爱企业家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具有较大的精神期望效用,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日本管理学家中谷岩男指出: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在企业中取得成功,获得一个高职位,会受到社会很高的评价,由于所有企业的价值观都是相同的,在企业中取得成功就等于在生活中获得了成功。 (三)国家的政策鼓励 国家对企业家人

15、力资本的开发在政策上要加以支持,例如整体规划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企业家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家网络,通过建立企业家协会、企业家俱乐部等方式帮助企业家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探讨企业管理的心得;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基金,给予必要的补贴,减少企业家创业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成本,以此来加强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之,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本的投资。为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就需要在企业内外部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安排。企业内外部的制度安排各有特点。在笔者看来,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等对企业家构成外部压力,这种压力是隐性的、间接的;而内部制

16、度是在企业内部的、通过监督获得的可观测的信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奖惩机制,它更多地是一种直接压力,具有显性特点。内部制度的有效运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部机制的完善,例如期权制的薪酬制度需要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而只有外部制度没有内部制度也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内外制度的共同健全发展,才能构成最佳的机制环境,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形成。 !工艺与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生产、经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之后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关心的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能否确保投产后药品的生产质量,诸如洁净室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