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9598645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列方程解应用题4沪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学习相遇问题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2让学生尝试着画线段图。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以学生互动为主线,以说促思,让学生在探索、认识相遇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等量关系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行程问题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读懂题意并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引入:1小亚3分钟行了180米,她每分钟行多少米?这里的3分钟,180米,每分钟行60米各表示什么?2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

2、什么关系?说明 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3个最关键的量,所以在新知学习前先搞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来源:学科网二、 探究新知1理解“同时”、“相对”、“相距”、“相遇”。来源:学#科#网Z#X#X#K看这四个词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体会一下。(借助动作和语言来理解。) 告诉学生“相对”又被称作“相向”。说明 “相遇问题”的概念较多,如“同时出发”、“相距”、“相遇”、“相对而行” 、“相向而行”等。怎样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感性地接触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体语言让学生弄明白这些概念,通过生动有趣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也

3、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2出示例题: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1)指导画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说出等量关系(轿车行的路程+客车行的路程=总路程)(3)设X分钟两车在途中相遇,那么轿车和客车分别行了多少路程?列出方程 100X+80X=270 180X=270 X=1.5来源:学&科&网(4)指导检验:1001.5+801.5=270说明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了两车行的路程与总路程的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题,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检验求证学

4、生的做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三、变式练习:你能根据例题中所给的路程及速度设计其他的问题吗? 变式一: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1.5小时后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来源:学科网变式二: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1)这两个题目跟例题有什么相同点?(等量关系相同)(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尝试画线段图并列式解答。(3)反馈交流:变式一:轿车行的路程+客车行的路程=总路程解:设客车

5、每小时行X千米 1001.5+1.5X=270变式二:根据等量关系可以算式解答1001.5+1.51.5=270说明通过变化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题意,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明白题目在变,其实等量关系没变。四、巩固练习:来源:Z_xx_k.Com1小亚和小巧同时从相距9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亚平均每分钟走58米,小巧平均每分钟走62米,几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2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为40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这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44千米,4.5小时后两车相遇,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线段图、等量关系和方程式3小结: 说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参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做既能反馈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五、拓展练习 小胖、小巧同时从相距960米的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胖平均每分钟走55米,小巧平均每分钟走45米,相遇时小胖比小巧多走了多少米? 小组讨论,尝试画线段图解决。说明通过小组探究拓展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思考,也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六、 总结你发现一般的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