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592198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乐PK苏宁】苏宁经营管理之道 作者:来源:来源:平顶山购物网(http:/ 由于经营定位准确、品牌管理独具特色,2006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评定“苏宁”品牌价值68.42亿元。2005年12月,苏宁电器以严谨规范、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6年,苏宁电器分别获得“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奖”、2006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中国商业科技1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甲、“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2006年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等荣誉。公司董事长张近东先生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2、设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荣誉,并于2007年1月20日当选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一、快速发展,上演“苏宁速度” 1、执著一事,专营空调。20 世纪90年代初,苏宁电器在南京宁海路成立,从事空调专营。1993年南京爆发著名的“空调大战”,苏宁电器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三大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年销售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7%,创造了代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苏宁现象”。1994年,苏宁以年销售 5.6亿,摘取了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桂冠,保持至今长达16年之久。1994年起,苏宁电器顺势进入空调批发经营,以南京为大本营,建立了辐射全国的批发网络4

3、000多家。销售额从1993年3亿元发展到1996年15亿元,增长400%,确立了苏宁在行业的龙头地位。2、探索连锁,建设终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苏宁电器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转型做零售,探索零售终端体系连锁建设。1996年3月16日,苏宁第一家直属子公司扬州苏宁开业,揭开了苏宁电器连锁的序幕。在九十年代中期,先后在扬州、镇江、常州、无锡、上海、北京、深圳和合肥等城市开设直营空调专营店。大规模的零售终端建设,为苏宁电器连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苏宁电器从单一空调业务全面转向电器、电脑、通讯为一体的3C电子模式经营,苏宁电器连锁经营进入“3C时代”。 3、纵横驰骋,连锁全国。2000

4、 年,苏宁电器开始二次创业,加快连锁发展步伐,横向扩张与纵向渗透相结合,逐步在中国建立了从直辖市到省会级城市,从地级市到发达县级市的网络布局,构建了核心商圈的3C旗舰店、亚商圈的中心店、社区店的区域布局系统,形成了区域合理的市场网络,快速占领全国一级市场,并向二三级市场全面渗透。 4、五年规划,更高目标。2006年,苏宁电器正式启动第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公司将在总结前期经验德基础上,积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动积极应对市场,把握机遇,综合利用公司资源,进一步保持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 二、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苏宁电器坚持“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的经营理念,全力打造

5、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包括店面规模、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服务品牌、协同供应和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一直引领行业发展。 1、连锁全国引领中国家电连锁业高速扩张,苏宁模式成为业界标准。 2000年苏宁电器确定实施全国连锁发展战略,采取横向扩张、纵向渗透、立体开发、精耕细作的方式,在中国重要大中城市建立连锁覆盖网络。苏宁电器在国内已经形成了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立体化电器零售网络体系,构建了从核心商圈的3C旗舰店到次商圈的中心店、再到社区店的区域布局系统,全方位、高密度地覆盖了中国家电市场,最大程度地获取了消费购买力。2006年4月28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苏宁电器南京珠江路店顺利完成改造

6、,隆重投入试运行,成功开创中国家电第四代连锁店模式“3C模式”;10月1日,苏宁电器在全国新开10家3C+旗舰店,成功将3C+模式推向全国。苏宁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电器零售行业的快速整合与迅猛发展,促进了整个业态的不断成熟。 2、至真至诚,持续提高四大终端服务能力 苏宁电器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8万名员工,90%处于服务第一线。以店面服务为基石,苏宁电器配套建设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物流配送建立了长途配送到市、短途配送到店、零售配送到户的三级体系,日最大配送能力50万台/套,12小时配送到家。售后服务具备经营综合电器售后服务的能力,涉及彩电、冰洗、小家电、通讯、

7、IT五大品类上百个品牌的售后安维服务,上万名专业服务人员,日最大安装能力20万台/套,日最大维修能力 15万台/套,24小时服务到位。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咨询热线,实现了“一个电话解决一切”,拥有4000万份详细客户资料。 2005年3月15日,苏宁电器启动“5315服务工程”,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力。2005年12月,苏宁电器杭州物流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标志苏宁率先提出的蕴涵信息化购物、科技化管理、数字化配送等内容在内的中国第二代家电物流模式获得成功。2007年2月,苏宁电器北京物流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3、着力建设最先

8、进的商业网络数字化平台 苏宁电器的高速运转建立在现代化的“IT神经网络”基础之上。1994年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2000年建成全国商业企业中首例集中式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2003年建成内部沟通与信息传递的VIOP电话系统、短信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企业通讯现代化。2004年总投资超过1亿元,启动多媒体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了基于多媒体技术控制的信息平台;开发供应链B to B系统、电子商务B to C系统;升级ERP系统,投入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苏宁电器网也在2004年底改版升级成功。2006年4月,苏宁电器投入数千万元,与SAP公司、IBM公司联合建设的全新的SAP系统顺

9、利上线投入运行,成功打造中国零售信息化的TOPONE工程。苏宁电器将不断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公司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全体系、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力度,打造现代零售业的数字化企业。 4、实施品牌战略,引领行业稳健发展 苏宁电器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致力于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多品种、高品质、合理价格的产品和良好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强调“品种、价格、服务一步到位”。“买电器,到苏宁,服务好”,苏宁品牌成为全国广大消费者购买家电的首选品牌,深入人心。 苏宁销售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响、小家电、通讯、电脑和数码8个品类,近千个品牌,20万多个规格型号,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

10、空间。在服务内容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售前咨询与订购、售中专业顾问与购买、售后送货、安装、维修和保养,以及定时定期的服务回访与问题受理等。 5、协同供应,锻造优秀的供应链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苏宁连锁经营的精髓在于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供应商服务,平等互惠,长期合作,培育品牌发展规模;为分销客户服务,共享品牌价值,创造利益,分享价值。 苏宁电器一直高度重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摩托罗拉、A.O史密斯,日本索尼、松下和三洋,韩国三星和LG,欧洲地区西门子、菲利浦以及众多国内外企业进行了高层领导间的互访。公司的中基层员工也受邀到美国、日本、新加坡

11、、韩国的工厂参观和学习。 6、注重质量,树立行业管理运营标杆 作为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上市公司,苏宁一贯坚持管理的规范化,追求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200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总结建立了符合标准的文件体系(质量手册、经营管理手册),同时在内部管理中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质量管理要求执行到位。2005年12月,苏宁顺利通过 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7、创新管理,建设务实的企业文化 苏宁电器的企业精神是“执著拼搏,永不言败”。这是企业创建者张近东先生亲自提出的。苏宁电器从创业到现在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不平,面对困难和挫折

12、,苏宁的表现一直很坚韧,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取得今天的成就。执著拼搏,永不言败,体现了苏宁电器一贯的作风和精神。在这种企业优良传统的熏陶下,苏宁员工无论是从工作质量还是工作责任上都在不断地自加压力,创造了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苏宁电器提出了“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的管理理念,制度规范与情感纽带相结合,成为苏宁电器管理的个性和特色。按照“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人才理念,苏宁电器不断优化团队整体素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为全体员工提供发挥才华的平台。苏宁电器已储备和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各层次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实现“百年苏宁”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来源:智库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