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58908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原创评论说一说传统相声 作者:叶敬林 相声源于民间,在溯源的研究上,常攀扯史记滑稽列传、变文的讲唱、唐参军戏、隔壁戏等剧曲种或史料,以显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事实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来自北京城天桥的一大帮民间艺人齐聚颐和园宫门外,西太后看了表演,封赏其中杰出者八人为“天桥八大怪”;穷不怕、醋溺高、弦子李、赵瘸子、傻王、万人迷、胡胡周、愣李三。民间艺人得执政者封赏,是封建时代“出头”的契机,这些人的事迹这才有了记述。 “八大怪”之首穷不怕,本名朱绍文,是说相声的,也是相声行共尊的“祖师爷”。关于穷不怕的出身,有说是咸丰年间的秀才;比较确

2、定的资料,说是戏班的丑角演员,因戏班解散流落街头,他手执响板,在街头、市场、庙会“撂地摆摊”,说唱故事,越来越受欢迎。穷不怕的行为在如今看来,是“街头艺人”,在当时,是“吃张口饭的”。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

3、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传统相声强调了几项嘴上技术:一是“贯口活儿”。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贯”就是一贯,将很多字符串起来,经过技巧加工,说出来产生快、脆的效果及旋律与韵味,相当于绕口令、俏皮话、数来宝是也。传统相声或偶一为之,也有整段都建立在“贯口”的基础上,如报菜名、倭瓜镖、八扇屏都是大贯口的经典,字句精准、完全落实,表演者强记词语,呼吸合拍,一捧一逗,句句高叠,像是二重唱一般。 传统相声,演员在舞台上所站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舞台以桌子为中心,捧哏的站在桌子的正后方,逗哏的站在桌子的右侧。根据对口相声捧逗关系位置,我们看见逗哏演员的全身,而捧哏演员的下半身被桌子遮掉了。什么原因使然?相声原本只有户外演出,进入剧场后,话题常绕着“戏”打转,名作如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等,说到哪儿,演到哪儿。捧哏的站稳不动,逗哏的满场飞,这样,两人所站位置的原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传统相声,渊源流长,如果大伙喜欢传统艺术的话,那就请继续留意我的相声评论吧!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