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582514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8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策划)三下乡策划书_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 北 大 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策划书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主题: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调研以陕西省省级生态示范县周至为例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赴西安市周至县暑期社会实践队目录1、活动背景及活动主题12、活动的目的及意义13、活动内容44、活动方式55、活动的筹备76、宣传方式97、活动可行性分析108、活动预期成果159、 活动日程安排&调研路线1710、 经费预算1911、团队制度2012、附件23 调查问卷23 各调研地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0 宣传单33 文艺晚会策划35 证明材料37推进周至生态建设,创建美丽中国1、活动背景及活动主题活动背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

2、八大精神、构建绿色中国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鼓励社会实践项目与教师项目研究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与大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与社会公益项目相结合、与青马工程等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以了解农村、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坚持社会实践与增强团员意识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开

3、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服务和谐社会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真正落实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当今的社会各界都将目光放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毫无疑问是最明智的选择,可农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农村循环经济的优越性,循环经济在农村的不尽如人意。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走出校园,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活动主题:推进周至生态建设,创建美丽中国2、活动的目的及意义2.1服务于当地农民和政府的目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4、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第1、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既有利于实

5、现资源节约,又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打牢产业基础。通过对资源和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在农村实现清洁生产,为广大农民提供清洁的生物能源,彻底解决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第2、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要改变以往农业

6、发展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和大量增加物质投入的增长方式,就是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废物循环再生化和大众消费绿色化,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第3、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比较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增值空间不大。继续沿用粗放的增长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条件下,拓展农业产业空间是实现农业增效的必然选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

7、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有效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延长了农业生产产业链条,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收到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社会效果,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第4、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农业争地、争水、争电、争油等资源供给矛盾日趋尖锐。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从1980年的88.2下降到2004年的64.6%,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全国平均为0.45,约有一半水被浪费。化肥施用总量达

8、到4636万吨,化肥实际利用率不到40%。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已上升为第一位污染源。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玉米芯、2000万吨稻壳、20多亿吨的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多级利用,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调研地采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结合当地经济实情得出适用于调研地的较为合理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参与农民生产活动,通过采访、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分析制约调研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

9、因素,并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构建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当地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理论支撑。2.2宣传推广意义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是团中央的一项基本政策,它能很好的锻炼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使我们认识社会,关心社会以及帮助社会;提早了解基层、了解农村、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早锻炼自己,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更自觉的学习好本专业知识技能,增强合作意识,同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0、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天地;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又一座桥梁,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在调研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推广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将向西安各大高校及各知名网站发放宣传单(宣传单详

11、见附件3),以宣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人投身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并借此次活动,扩大我们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西安、全省乃至全国的声誉。2.3对我们大学生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通过自由组队自主筹备联系开展各项工作,培养参与队员们的组织协调应急,与人交流等各方面能力;投身基层参与实践,锻炼队员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起的共同努力,培养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参与到各种义务活动当中,磨练队员们的意志,唤起艰苦奋斗的意识,从而更加深刻理解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作为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我们将所学专业运用到农村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宣传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

12、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农村生活情况、经济状况现状,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以及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进言献策。3、活动内容为了让我校“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改变农业持续弱质、农村持续落后、农民持续弱势的局面,并更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研究,特别是对有关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并根据这些障碍性因素的特征提出了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当地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理论支撑。我们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及近期国家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决定,帮助基层群众

13、对国家有关政策的了解,了解党在农村的政策。拉近与当地农民距离,有助于后期调查的调查过程中得到当地农民的积极配合。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入农村,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情况,积极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巩固以往社会实践的成果,促进实践基地建设。b. 深入农村,与村民共同参与部分农村生产活动,切身了解农村生产活动和农民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对调研地采用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分析理解农村循环经济的内涵。c. 通过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实地实践,走访座谈等形式,并结合调查报告的方式,了解当地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制约调研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并为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

14、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见和建议。d. 实地采访得到农民心中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吸引力因素。发放“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1),对当地农民进行访问,精确掌握制约调研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并基于已有的理论成果构建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当地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理论支撑。e. 大力宣传,使农民了解农村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让政府部门认识到激励机制的科学内涵,为政府采纳我们的构建农村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对策建议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使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投身到农村,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促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4、活动方式本次暑期社会实

15、践活动以服务农民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主要的活动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座谈会、文艺汇演等。4.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流程如下:确定调研问题 抽样调查设计,包括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1) 实施调查过程 数据处理分析 撰写调查报告 总结评估调研期间,我们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或上门上户对当地农民进行访问,并当场收回问卷,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农心中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吸引力因素。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制约调研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并为当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见和建议。4.2专题访谈采访对象:当地已经采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运行得较成功的农户采访主题:谈发展历程,忆往昔岁月,展美好未来。给想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正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新人”启示录。采访活动的意义:挖掘和宣传当地已经采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运行得较成功的农户和生产集体,对其进行正面报道,增加农户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小组合作的可能性。并且为想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正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户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