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9582513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选择题练习9新人教版李仕才1有关简单的烷烃的叙述:都是易燃物;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相邻两个烷烃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甲基,其中正确的是()A和B和C只有D和解析相邻的烷烃属于同系物,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答案D链接-【2018江苏卷】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答案】C【解析】精准分析: 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

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状、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碳酸盐沉积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选C。考点定位:温室气体CO2产生的分析,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环保、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试题点评】思路点拨:分析光合作用、自然降雨、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碳酸盐的沉积等这

3、些变化过程中对自然界碳循环的具体影响,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2【2018新课标2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答案】C【解析】精准分析:A常温常压下,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4、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C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分别涉及了分子结构、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可逆反应概念【试题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

5、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3【2017江苏卷】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B=110 12的溶液中:K+、Na +、Cc(Fe2+) =1 molL1的溶液中:K+、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答案】B【解析】AFe3+和SCN会发生反应生成血红色的配合物,A错误;B根据KW可以求出c(OH)=0.1mol/L,溶液显碱性,这4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Fe2+还原性较强,氧化性较强,两者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

6、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溶液中离子的性质和离子反应的实质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溶液中离子存在的条件,如、ClO、OH等只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3+、Al3+、等只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既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也不能大量存在于强碱性溶液,在弱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溶液中离子的性质,如Fe2+、I、S2、等有较强的还原性,与强氧化性物质不能大量共存;、ClO、Fe3+等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强还原性物质不能大量共存。题干及选项中的隐蔽条件,如溶液的颜色、

7、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等,特别强调一下,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所有的水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4【2016上海卷】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海带提碘是将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项C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氧化

8、还原反应概念。【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是解答的关键,还原剂:失去(共用电子对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共用电子对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还原产物。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计算时依据“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便可解答,一般题目难度不大。5【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BCD【答案】A【解析】精准分析:A项,NaHCO3受热分解成Na

9、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B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C项,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中不含醛基,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D项,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项,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反应条件。【试题点评】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10、和转化的条件。注意量的多少对生成物的影响,如NaAlO2与少量HCl反应生成NaCl和Al(OH)3,NaAlO2与过量HCl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6【2018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 r(Z) r(Y)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D【解析】精准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

11、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项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试题点评】思路点拨:(1)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准确推断出各字母代表的元素;(2)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草图,并在其中确定有关短周期元素所处的位置,以相应的字母和原子序数作为标记,以方便对各选项的判断;(3)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对各选项作出判断。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