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9568194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复习考点题型与提升训练专题03 物态变化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物态变化考点、考题与提升训练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考点提炼】本章共有四个考点:温度与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其中以上知识点中属于常考热点的有: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探究、液体蒸发规律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1.温度与温度计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温度计的概念与温度的估测;二、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计的概念与温度的估测:温度是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主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温度的概念。中考中,有关温度的考题较少,常见的是生活中物体温度的估测。

2、对温度的估测也会是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温度进行初步了解,这里需要记住的是: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等。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到是常考的一个考点。纵观历年考试,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较多,填空题考查温度计读数的较多。所以,熟悉温度计的争取使用和读数应作为一个问题加以重视。本考点考题形式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选择题: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较多,试卷中也很少出现单独把温度作为一

3、个试题,一般情况下考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并和其他考点共同组成一个考题。填空题:填空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的较多。所占分值在1分左右,一般作为一个考题的一部分。2.熔化与凝固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熔化与凝固类型的判断(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二、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吸放热;三、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判断是中考试卷中常考热点,当然熔化与凝固也是其中之一。此类考题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填空题。熔化与凝固现象只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肯定会和其他变化类型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对于物态变化类型,经常会和生活中的常见热现象结合,如冰水的熔化、寒冷冬天泼出去的水等。解

4、答此类考题需要考试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再结合说过的知识一般都会很好的解答。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吸放热:物体变化过程伴随着吸放热过程,熟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规律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这类考点常见的方式。解答此类考题按下图方式加强记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晶体和非晶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对晶体来说,晶体的熔化过程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最主要的不同点就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温度不变,直至固体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才能升高。此问题更应该注意的是晶体的熔化实验探究题,热学中的实验探究题以此为考查方向的题目更为常见。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

5、、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种类型。选择题:选择题一般考查的大都是知识性和概念性的问题,如熔化与凝固现象的判断、晶体的熔化规律、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等。在解答选择题时,除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认真复习外,还应对解答选择题技巧加以训练。填空题: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与选择题基本上相同,但需要注意题干和选项内容,从选项内容中找出正确答案。实验探究题:本考点的实验探究题基本上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无论考题形式、晶体类型还是探究方式怎样,但要回答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循性,一般问题有:熔点(熔化过程与时间轴平行一段对应的温度);不同阶段物体的形态(温度到达熔点前是固态、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

6、、熔化结束是液态);熔化过程吸放热(从固态到液态的整个过程是吸热);仪器设备的安装顺序等。另一方面,以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为参考,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汽化与液化本考点常考方向有:一、汽化与液化类型的判断(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二、汽化与液化过程的吸放热;三、汽化的两种形式;四、水的沸腾实验探究等。汽化与液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判断是中考试卷中常考热点,当然汽化和液化也是其中之一。此类考题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填空题。汽化与液化现象只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肯定会和其他变化类型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对于物态变化类型,经常会和生活中的常见热现象结合。如露珠的形成、冰糕周围的白气、洗澡

7、间玻璃上的雾气、冬天汽车玻璃上的雾气等都是液化现象;湖水的蒸发、地板上的积水慢慢消失等都是汽化现象。解答此类考题需要考试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再结合说过的知识一般都会很好的解答。汽化与液化过程的吸放热:和熔化与凝固一样,物体变化过程伴随着吸放热过程,熟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规律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这类考点常见的方式。汽化与液化过程的吸放热同样按上图方式加强记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汽化与液化过程的吸放热经常与生活相结合,考题也经常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题干来考查此考点。如:夏天往地板上洒水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温度高、通风好、面积大的地方汽化现象明显等。汽化的两种形式:蒸

8、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发生,但沸腾液体温度需要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才可以发生。这里还需要掌握沸腾现象的特点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水的沸腾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探究问题与晶体熔化过程实验探究具有相同的地位,也是本单元常考内容。从中考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看,热学内容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概率很高,需要考生引起重视。本考点的实验探究题,无论考题形式、还是探究方式,但要回答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循性,一般问题有:沸点(沸腾过程与时间轴平行一段对应的温度);不同阶段物体的形态(温度到达沸点前是液体、沸腾过程

9、气液共存);汽化过程吸放热(从液态到气态的整个过程是吸热);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仪器设备的安装顺序等。另一方面,以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为参考,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个类型。选择题和填空题与上面分析相同,不再赘述。对于水的沸腾实验探究,上面已经阐述。4.升华与凝华本考点考查方向有:一、升华与凝华类型的判断;二、升华与凝华过程的吸放热。升华与凝华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判断是中考试卷中常考热点,当然升华与凝华也是其中之一。此类考题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填空题。升华与凝华现象只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肯定会和其他变化类型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

10、考题。对于物态变化类型,经常会和生活中的常见热现象结合。这里需要知道下面一些现象:一、常见升华现象: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二、常见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升华与凝华过程的吸放热: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吸放热与上面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类型。

11、选择题和填空题与上面分析相同,不再赘述。以近三年中考真题为例,呈现考点常考题型【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典例一:(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答案】B。【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典例二:(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

12、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考点二】熔化与凝固典例一:(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

13、成剔透的冰【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正确答案是A。典例二:(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答案】D。【解析】把酒精擦在

14、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故选D。典例三:(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解析】(1)

15、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都不变。故答案为:(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典例四:(2018淮安)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