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19558697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两个铁球同是着地的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自由朗读单元提示: 2、交流: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的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的

2、追求的精神。 3、先让我们走进这一单元的打头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中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教师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

3、博学的人物。) 4、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存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四、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

4、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课堂练习的1、2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把握主题。 1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2、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二、自由读课文 1、 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

5、板书) 2、 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三、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2、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3、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4、 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6、并指明若干个同学读,要求字字清楚,声声入耳。 师:同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 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 (1、自己试验2、公开试验)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体会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1)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2) 公开试验的消息

7、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3)小练笔:看了结论后,人们又会怎样议论?并交流。 (4)随机修改亚历士多德的原理: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他们必定同是着地 (5)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 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个性化阅读) 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师: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又有什么疑问呢?(质疑)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